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在造大明 > 第121章 气密之谜

第121章 气密之谜(1 / 2)

第三卷 风云际会

海岛军工基地的靶场上空,回荡着一声沉闷的叹息,像是被掐住脖子的老牛在垂死挣扎。

朱由检面无表情地看着远处那堆七零八落的木靶残骸——或者说,曾经是木靶的东西。它们中间,一个黑乎乎的圆铁球歪斜地插在泥土里,像个被遗弃的破瓦罐,裂开的口子无声地嘲笑着在场所有人。

“又……又没爆?”宋应星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他手里还捏着刚刚点燃引线的火把,火星子掉在脚边都没察觉。这位素来以严谨着称的科学家,此刻灰头土脸,头发被爆炸的冲击波吹成了鸟窝,几缕倔强的发丝还冒着青烟。

孙元化蹲在那颗哑弹旁边,用佩刀小心翼翼地拨弄着裂开的弹体,眉头拧成了疙瘩:“裂了。又是这里。”他指着弹体上一道清晰的裂缝,“铸铁太脆,受不住火药爆燃那一瞬间的冲击。力道全从这缝里泄了,跟放了个哑屁似的。”

朱由检没说话,只是弯腰捡起一块最大的弹片。入手冰凉沉重,边缘参差不齐,像被狗啃过。他掂量着,目光扫过靶场边缘那些同样沉默的弹坑——每一个坑都代表一次失败的开花弹试验。坑倒是不小,但里面躺着的,无一例外都是裂开的铁疙瘩,没有一个真正炸开的。

“宋院长,”朱由检终于开口,声音平静得听不出情绪,“这已经是第几次了?”

宋应星的脸瞬间涨得通红,比刚才引线燃烧的火星还要烫:“回……回禀殿下,第……第三十七次了。”他羞愧地低下头,几乎要把脑袋埋进地里,“是学生无能,辜负了殿下的信任……”

“行了,宋卿。”朱由检打断他,随手把弹片丢回地上,发出“哐当”一声脆响,“本王知道,这开花弹的关键,在于弹体要足够坚固,能承受住内部火药爆燃的压力,直到压力积累到顶点,轰然炸开,破片四射。可如今……”他指了指地上那堆破铜烂铁,“我们的弹体,就像个漏气的破皮囊,劲儿还没攒足,就先把自己憋炸了。”

他环视一周,目光扫过孙元化紧锁的眉头,宋应星羞愧难当的脸,还有周围工匠们疲惫又茫然的眼神。一股难以言喻的烦躁涌上心头。燧发枪、改良炮、甚至颗粒火药都搞定了,偏偏卡在这看似简单的“铁壳子”上?这感觉就像费尽千辛万苦组装了一台顶级跑车,结果发现轮胎是纸糊的。

“殿下,”孙元化站起身,拍了拍手上的泥土,“铸铁材质,天生就脆。要它承受如此剧烈的内部爆炸,还要保证炸开时碎片均匀……难,太难了。除非……”

“除非什么?”朱由检挑眉。

“除非能找到一种新的、更坚韧的材料,或者……”孙元化顿了顿,有些不确定地说,“或者改变铸造方法?比如像铸炮那样,用泥范,慢工出细活?可那太慢了,而且炮弹形状复杂,泥范脱模也困难……”

“泥范?”朱由检脑中灵光一闪,一个模糊的念头闪过。他猛地转身,大步流星地朝工坊走去,丢下一句:“宋卿,孙卿,随我来!”

工坊里热气蒸腾,熔炉烧得正旺,通红的铁水在坩埚里翻滚。几个工匠正围着一个刚打开的木范模具忙碌,小心翼翼地将一个还冒着热气的炮筒粗胚抬出来。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和金属特有的腥气。

朱由检径直走到一堆刚冷却的铸铁炮弹毛坯前。这些毛坯表面粗糙,布满砂眼和气孔,正是导致它们脆弱易裂的元凶。他拿起一个,掂了掂,又仔细看了看模具留下的痕迹。

“殿下,您看,”宋应星指着模具解释道,“这是用木头做的模子,外面裹上混合好的细泥砂,压实阴干。铁水浇进去,冷却后敲掉外面的泥砂,取出木模,就得到毛坯。再经过打磨,就是炮弹了。”

“问题就出在这木模上。”朱由检用手指敲了敲粗糙的毛坯表面,“木头遇热会变形,会烧焦,会产生气体。铁水浇进去,气泡、砂眼、冷隔……各种毛病全来了。就像盖房子,地基不稳,上面再漂亮也得塌。”

他放下毛坯,目光在工坊里扫视,最终落在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小火炉上。一个老工匠正用一个小坩埚融化着什么,空气中飘来一股淡淡的甜腻香气。

“那是在做什么?”朱由检问。

“回殿下,”老工匠连忙躬身,“是在熬蜂蜡,准备给新做的木模上蜡,这样脱模时能顺滑些。”

蜂蜡?上蜡?

朱由检的眼睛猛地亮了!一个前世在材料课上听过的名词闪电般划过脑海——失蜡法!

“宋卿!”他猛地转身,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,“本王想到一个法子!不用木模!”

“不用木模?”宋应星和孙元化同时愣住。

“对!我们用蜡!”朱由检语速飞快,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,“找手艺最好的匠人,用蜂蜡,按照开花弹的尺寸和形状,分毫不差地雕出一个蜡模来!要光滑,要精准!”

“蜡模?”宋应星一脸茫然,“殿下,蜡……遇热就化了啊!如何浇铸?”

“要的就是它化!”朱由检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“蜡模雕好后,在外面裹上你刚才说的那种细泥砂,一层一层裹,裹得厚厚的,压实阴干!记住,一定要留好浇口和排气孔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