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带着郭襄,身形飘忽,看似步伐不快,却缩地成寸,片刻功夫便已深入天山腹地,来到一处冰谷之中。谷内竟别有洞天,温暖如春,奇花异草遍布,一座简陋的石屋临水而建。
在此地,甄志丙正式收郭襄为徒,不仅以精深功力助她疗伤,更开始系统地传授她武功心法。他所传并非全真教路数,亦非纯粹的《幽冥剑典》,而是他这十年来融汇自身所学,结合天地至理,重新梳理创出的一门更适合郭襄体质的功法,名为《星蕴真解》,旨在引动周天星力,淬炼肉身与神魂。
郭襄天赋极高,一点就透,进步神速。师徒二人在这天山秘境中,度过了一段宁静的修行时光。
这一日,甄志丙对郭襄道:“徒儿,随我去见一位故人。”
他带着郭襄,来到天山缥缈峰灵鹫宫旧址。历经百年沧桑,此地早已人去楼空,只余断壁残垣,诉说着往昔的辉煌。
然而,在一处隐秘的石室内,他们却见到了一个意料之外、情理之中的人——虚竹。
此时的虚竹,依旧是那副憨厚朴实的模样,但气息愈发渊深似海,与整个天山山脉的气机隐隐相连。他见到甄志丙,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:“甄道友,别来无恙。这位小姑娘是?”
“劣徒郭襄。”甄志丙介绍道,随即开门见山,“虚竹先生,贫道此次前来,是有一事请教,亦是印证心中猜想。”
“道友请讲。”
甄志丙目光变得悠远而凝重,他缓缓道:“这十余年,贫道遍览古籍,感应天地,于武道极致‘破碎虚空’之境,略有揣测。先生可知,若要强行破开此界壁垒,飞升而上,需要何等力量?”
虚竹沉吟片刻,道:“需自身修为达至天人极限,精气神圆满无瑕,引动天地共鸣,方有一线契机。”
“不错。”甄志丙点头,随即语出惊人,“然贫道推测,此‘天地共鸣’,或许并非仅仅是‘引动’,而是……‘吸纳’!需在破开壁垒的那一瞬间,吸纳此方世界海量的天地灵气,以此为薪柴,点燃自身,方能撞开那飞升之门!”
虚竹闻言,神色首次变得无比严肃:“吸纳海量天地灵气?道友可知,若真如此,会对这方世界造成何等影响?”
甄志丙沉声道:“代价或许就是……自此之后,天地灵气逐渐枯竭,修行之路将变得千难万难。后世之人,再难有人能达到我等今日之境界。传说中的仙神之辈,将彻底成为绝响。这,或许就是后世口口相传的——‘末法时代’!”
石室内一片寂静。
郭襄听得心神震撼,她虽不能完全理解,却也明白师尊所言,关乎着整个世界的未来。
虚竹良久不语,最终长叹一声:“……道友之猜想,虽惊世骇俗,却……并非毫无道理。我执掌灵鹫宫多年,亦曾从古老典籍中窥得一鳞半爪,上古时期,天地灵气远比现今浓郁……若飞升需以整个世界灵气的衰微为代价,那这‘仙’,不成也罢。”
甄志丙默然。他追求武道极致,但若这极致的代价是断绝后世亿万人的道途,这其中的因果与抉择,沉重得足以让任何有志于此的人望而却步。
他看向身旁懵懂却眼神清亮的徒弟郭襄,又望向石室外苍茫的天山,心中思绪万千。
追求个人的超脱,与守护这方世界的生机,究竟孰轻孰重?
他的道,又在何方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