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五章 星火微芒 长夜待晓
襄阳城的狂欢持续了整整一夜,直至天光微熹,喧嚣才渐渐平息。酒肉的香气混合着硝烟与血腥,构成了胜利后复杂而真实的气息。军民们相拥而泣,既为逝者哀悼,也为生者庆贺。
然而,城主府深处,一间特意收拾出来的僻静院落,却与城中的喧闹隔绝。这里气氛凝重,落针可闻。
甄志丙静静地躺在床榻上,面色依旧苍白,但呼吸却趋于一种极微弱而平稳的节奏,仿佛冬眠的动物,将一切的生机都收敛到了最深的内里。他身上盖着薄衾,只有胸口那几乎不可察的起伏,证明着生命尚未离去。
黄药师刚刚结束一轮内力温养,缓缓收功,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。他本就精通医药养生,内力又兼具桃花岛的奇诡精妙与部分九阴真经的博大精深,由他主导温养,最为合适。他仔细探查了甄志丙体内的情况,眉头微蹙。
“如何?”一灯大师低声问道,眼中带着希冀。他佛法精深,内力偏于祥和温润,擅长固本培元,与黄药师的路线不同,两人交替,相得益彰。
黄药师沉吟片刻,道:“古怪。他体内那股外来的天地元气与众生正气,已与他残存的本源初步融合,形成了一层……保护壳,或者说,是一颗‘种子’。”他顿了顿,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,“这颗种子正在以极其缓慢的速度,汲取周遭微薄的天地精华,自行滋养。我等外力输入,更多是起到引导和辅助这‘种子’生长的作用,若强行灌输,反而可能干扰其自然衍化。”
周伯通抓耳挠腮:“那就是说,我们帮不上大忙了?只能干看着?”
“可以如此理解。”黄药师点头,“此等情形,闻所未闻。非生非死,似枯木待春。能否复苏,何时复苏,全靠他自身的造化与这颗‘道种’的演变了。”
一灯大师双掌合十:“阿弥陀佛。甄道友已踏足前人未至之境,此番劫难,或许亦是破而后立的机缘。我等待其自然,便是最好的护法。”
话虽如此,等待总是煎熬的。
杨过和小龙女每日都会来探望,杨过有时会沉默地坐在一旁,用独臂轻轻擦拭玄铁重剑,仿佛在与沉睡的师叔进行无声的交流。小龙女则会带来一些清心凝神的玉蜂浆,由程英小心地用棉絮沾湿,涂抹在甄志丙干裂的嘴唇上。
冯默风几乎住在了这小院里,腿伤未愈,便坐在凳子上,默默地打磨着一些金属零件,眼神却时常飘向床榻,带着深深的忧虑与感激。
程英、陆无双、洪凌波三女则承担起了细致的照料工作,喂水、擦拭、更换衣物,无微不至。程英心思缜密,还特意记录了甄志丙每日气息、脉象(虽然极其微弱)的细微变化,希望能找到一些规律。
黄蓉身子愈发沉重,但在郭靖的坚持和丫鬟的搀扶下,每日也必来一次。她看着沉睡的甄志丙,再抚着自己高高隆起的小腹,心中那份“薪火相传”的感觉愈发清晰。她有时会低声对腹中胎儿说话,说的便是这襄阳城的故事,以及那位守护了他们的青袍师叔。
郭靖虽不能亲至,但每日必问详情。他内心的愧疚与敬佩交织,只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襄阳的防务重整与军民的抚恤工作中,以此告慰师弟的付出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襄阳城在缓慢地恢复生机。吕文德上表请功,奏章中将甄志丙、郭靖、黄药师等人之功绩大书特书,朝廷的封赏和褒扬也在不久后抵达,但对于核心的几人而言,这些虚名早已无足轻重。
江湖上,关于襄阳之战,关于青袍真人独战魔教教主、最终力竭而“陨”的消息,也已如同长了翅膀般传开。惋惜、敬佩、惊叹之声,响彻大江南北。甄志丙之名,不再仅仅是全真教的后起之秀,而是真正被尊为与五绝比肩,甚至因其牺牲精神而更受推崇的武林丰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