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而‘以敌之隙,固我之防’,便是要利用雪狼国内部可能因公主被俘、后勤压力而产生的矛盾,以及朝廷谈判带来的短暂喘息期,加速修固工事,演练防守战术,提升士气。让敌人看到,即便缺粮,我北境军依然是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!”
他最后总结道:
“如此,谈判与破坏后勤并用,内部管控与要求赔偿、就地取材并举,方能以最小的代价,争取最多的时间,度过眼前难关,并为我军后续反击或朝廷支援赢得主动权!”
一番话毕,议事堂内落针可闻。
孙德海张大了嘴巴,脸上的讥诮早已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震惊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佩服。
赵孟则是目光深邃,反复咀嚼着沈言话中的深意。
李崇山、王劲等将领则是眼神发亮,仿佛看到了一条全新的破局之路。
靖远侯赵擎川缓缓站起身,目光灼灼地盯着沈言,良久,才沉声吐出一句话:
“好一个‘以敌之粮,养我之兵’!沈言,此策虽险,却直指要害,化被动为主动!本侯准你所奏!”
他环视众人,声音斩钉截铁:
“即日起,依沈言之策,细化方略,分头执行!此事列为最高机密,泄密者,斩!”
这一刻,沈言的名字,和他这条石破天惊的计策,彻底烙印在了北境高层所有将领的心中。
无人再敢因他的年龄和出身而轻视于他。
“沈言,你把可行性方案细分出来,着各部执行,若暗中有人阻挠,军法处置。”
“孙德海,你来协助沈言。”
靖远侯赵擎川的命令如同惊雷,在议事堂内炸响,余音回荡在每一个人的心头。
“军法处置”四个字,更是赋予了沈言前所未有的权柄和信任。
“末将(卑职)遵命!”
堂内众人,无论心中作何想法,此刻皆齐声应诺,声震屋瓦。
沈言心中波澜微起,但面上依旧沉静如水。
他深深一揖,声音清晰而坚定:
“谢侯爷信任!卑职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重托!”
他立刻转向孙德海,态度不卑不亢:“孙将军,事不宜迟。首要之事,需立即从军中及可靠边民中,遴选精通胡语、熟悉北地地形、胆大心细、绝对忠诚之人,组建一支精干隐秘的行动小队,代号可为‘潜影’。此事关乎全局成败,人选宁缺毋滥,需您亲自把关,并对其背景进行最严格的核查。”
孙德海脸色变幻,让他这个副将去协助、甚至听命于一个刚刚提拔的书记官,心中憋屈至极。
但侯爷军令如山,沈言此刻代表的更是侯爷的意志,他不敢公然违抗。
只得硬邦邦地抱拳,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:“本将……明白!”
沈言仿佛没看见他难看的脸色,继续有条不紊地部署,目光扫过其他将领:
“李守备,王都统,赵都统,请三位即刻根据‘潜影’小队未来可能的活动区域,绘制详尽的敌军后勤补给线推测图,标注关键节点、地形险要、可能的水源及隐蔽路径。地图务求精准,此乃行动之眼。”
“得令!”
李崇山、王劲、赵破虏等人见识了沈言的谋略,此刻又被直接分派明确任务,回答得干净利落。
“赵长史,”沈言又看向文官首位的赵孟。
“烦请长史统筹粮秣、军械、医药等后勤物资,为‘潜影’小队及后续可能的行动,准备最高标准的特制装备与应急补给。同时,制定严格的物资领取与核销流程,确保万无一失,亦杜绝任何不必要的损耗。”
赵孟眼神复杂地看了沈言一眼,这个年轻人,顷刻之间便将如此复杂的计划分解得条理清晰,分工明确,俨然已有大将之风。
他压下心中的波澜,拱手道:
“沈书记官放心,本长史定当办妥。”
沈言最后对靖远侯道:
“侯爷,初步方略如此。卑职会立即草拟详细执行细则,包括人员选拔标准、训练大纲、渗透路线预案、联络方式、破坏目标优先级等,呈请侯爷最终定夺。在此期间,各司其职,同步准备。”
靖远侯满意地点点头,沈言这种雷厉风行、条理分明的工作方式,让他非常欣赏。
“好!就按你说的办!各部需全力配合沈言,不得有误!散了吧!”
“是!”
众人领命,纷纷退出议事堂。
孙德海铁青着脸,几乎是第一个冲出去的。
赵孟则慢了一步,意味深长地看了沈言一眼,才转身离开。
沈言留在最后,向靖远侯再行一礼,这才退出。
他知道,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。
他走出帅府,抬头望向北方阴沉的天空,心中充满了挑战的激情。
这条“以敌之粮”的险棋,不仅关乎北境存亡,也将是他沈言在这乱世中,真正崛起的起点。
而此刻,雪狼国的使者也到了京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