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4章 朝局停滞(2 / 2)

而清流一派的官员,则在李阁老的召集下,于一处清幽的茶楼雅间密会。

“诸公,如今林夙势颓,陛下态度松动,正是我等匡扶正道、拨乱反正的大好时机!”李阁老神情激昂,“新政之弊,在于苛酷扰民,在于宦官干政!如今首要之务,便是促使陛下彻底废弃那些酷烈之法,肃清林夙余党,还朝堂一个清朗乾坤!”

“阁老所言极是!”赵御史立刻附和,“只是……陛下似乎仍在犹豫。且边关秦岳刚刚立功,陛下对其颇为倚重,而秦岳与东宫……旧谊颇深。”

“秦岳一介武夫,远离中枢,影响有限。”李阁老摆摆手,胸有成竹,“关键在于陛下之心。只要我们持续上疏,占据道德高地,联合勋贵施加压力,再借助选秀之机,让后宫吹吹风……陛下迟早会明白,何为王道,何为霸道!”

他们的计划在有条不紊地推进,弹劾的奏章依旧每日雪片般飞向景琰的案头,只是内容从集中攻击林夙,逐渐扩展到所有与林夙关系密切、积极推行新政的官员,试图进行彻底的清洗。

在这看似“停滞”的朝局之下,暗流汹涌,各方势力都在利用这难得的喘息之机,重新布局,积蓄力量,目标直指摇摇欲坠的新政,以及那位身陷孤城、病体支离的权宦。

林夙府邸。

小卓子带回来的消息,一个比一个让人心惊。

“干爹,冯公公把咱们好几个在关键位置的弟兄都调去闲职了!”

“干爹,永昌伯府那边,最近和好几家勋贵走动频繁!”

“干爹,李阁老他们……又在联络御史,听说要弹劾柳文渊柳大人,说他……说是林党骨干,蛊惑圣心……”

林夙靠坐在床头,听着小卓子带着哭音的汇报,脸色苍白得近乎透明,唯有那双眼睛,依旧深不见底,闪烁着冷静到近乎残酷的光芒。

他早已料到会是如此。景琰的沉默,冯保的无能,对手的反扑……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。那封信,是他打破僵局的尝试,也是一次危险的试探。他在赌,赌景琰即便对他心存忌惮,也无法真正舍弃他这把最锋利的刀,无法眼睁睁看着新政夭折、朝局失控。

然而,景琰至今没有回应。

一阵剧烈的咳嗽再次袭来,这一次,鲜血直接涌出了嘴角,滴落在素色的锦被上,晕开一小片刺目的红。

“干爹!”小卓子吓得魂飞魄散,慌忙上前用干净帕子替他擦拭。

林夙推开他的手,自己用颤抖的手指抹去唇边的血迹,看着那抹鲜红,嘴角竟勾起一丝极淡、极苦的笑意。

“他还在等……”林夙的声音低哑,仿佛自语,“等一个更‘合适’的时机……或者,等一个……能替代我的人出现?”

小卓子听不懂这复杂的话,只是哭着道:“干爹,您别想了,好好养病吧!外面天塌下来,也没有您的身子要紧啊!”

“天塌下来?”林夙喃喃重复,目光投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,“天若真的塌了……第一个砸死的,就是这府里病卧的孤臣,和那宫里……优柔寡断的帝王。”

他闭上眼,深吸一口气,压下喉头不断上涌的腥甜。

停滞?这不过是风暴来临前,最后的、虚假的宁静罢了。

他知道,景琰的犹豫不会持续太久。帝国的机器不能长久停摆,内外的压力终将逼迫他做出选择。

要么,重新启用他这把染血的刀,顶着骂名和风险,继续在荆棘中前行。

要么,彻底向他、向新政妥协,向那些蛀虫和保守势力低头,换来暂时的、脆弱的平衡。

而无论景琰最终选择哪一条路,他林夙,似乎都注定是那个被牺牲的祭品。

区别只在于,是作为一把折断的废铁被抛弃,还是作为一颗平息众怒的棋子被舍弃。

想到这里,他心中一片冰凉的死寂。

“小卓子,”他忽然开口,声音平静得可怕,“去……把咱们手里,关于代王和永昌伯府……最要命的那几样东西,整理出来。”

小卓子一愣:“干爹,您这是……”

林夙没有解释,只是重复道:“去整理出来。或许……很快就能用上了。”

他的眼神望向皇宫的方向,深邃而决绝。

既然等待换不来转机,那么,他不介意再添一把火,将这停滞的死水,彻底搅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