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章 候选秀女(1 / 2)

晨光熹微,穿透雕花窗棂,在冰冷的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萧景琰立于书案前,手中拿着一份刚刚由礼部呈递上来的、用明黄绶带系着的奏疏。那是经过层层筛选、最终确定的太子妃候选名单。薄薄几页纸,却仿佛有千钧重,压得他指尖微微发凉。

他并未立刻翻开,目光先落在了案头另一封密报上——是柳文渊从北境发回的。信中称,镇北侯苏穆已收到朝廷赏赐和太子手谕,回奏言辞恭谨,感激天恩,但对其女被选为太子妃一事,只字未提,态度暧昧,难以捉摸。这无疑印证了林夙之前的判断:镇北侯这块硬骨头,并非一道赐婚旨意就能轻易啃下。

景琰深吸一口气,终于展开了那份名单。

名单之上,罗列着五位家世显赫、品貌俱佳的贵女,每一位背后都代表着盘根错节的势力,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,等待着将他这位储君牢牢束缚。

**首辅方敬之孙女方如兰**,年十六,擅琴棋书画,素有才名。其背后是盘踞朝堂多年的文官清流集团,若能联姻,可得士林清议支持,但亦需警惕方敬之老谋深算,其孙女是否仅为稳固方家地位的一枚棋子?

**李阁老外甥女柳依依**,年十五,性情柔顺,精于女红。此为三皇子萧景哲一党明晃晃安插的人选,意图不言自明。选她,无异于引狼入室;不选,则可能彻底激化与清流集团的矛盾。

**兵部尚书赵擎幼女赵月娥**,年十七,据说性情活泼,略通骑射。赵擎是朝中有名的骑墙派,掌握兵部要职,其态度影响京畿防务。此女入选,显然是赵擎欲待价而沽,左右逢源。

**安西都护府大都督之女李月华**,年十六,将门虎女,英气飒爽。安西都护府掌管西陲边军,地位举足轻重。此女代表着边疆军事势力的意向,若能联姻,可稳固西线,但亦需考虑其家族在远离中枢的情况下,能提供的实际支持有限。

而排在最后,几乎像是个添头般的,才是已内定的 **镇北侯庶女苏静瑶** ,年十五,备注只有“性情温婉,恪守礼法”八字,与其父镇北侯的赫赫威名相比,显得格外低调不起眼。

景琰的目光在“苏静瑶”三个字上停留片刻,又缓缓扫过前面那些光芒耀眼的名字。每一个名字都像是一把钥匙,可能打开一扇通往权力更深处的大门,也可能开启一个万劫不复的陷阱。他仿佛能听到名单背后,各方势力讨价还价、合纵连横的喧嚣。

早朝之后,景琰被皇帝单独留了下来。

皇帝的寝宫内,药味似乎比前几日更浓了些。萧彻半倚在榻上,精神尚可,他将那份名单递给景琰,浑浊的目光带着审视:“琰儿,看看吧,礼部最终拟定的名单。都是万里挑一的好姑娘,家世品貌,皆属上乘。”

景琰双手接过,快速浏览一遍,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,只恭敬道:“劳父皇费心,儿臣看了。”

“嗯,”皇帝观察着他的反应,缓缓道,“依你之见,何人最为合适?”

景琰垂下眼睑,将心中所有翻腾的情绪死死压住,语气平稳得没有一丝波澜:“儿臣年轻识浅,于此等大事不敢妄断。一切……但凭父皇圣裁。父皇为儿臣择选的,必然是对儿臣、对社稷最为有利的。”

他完美地扮演了一个顺从、识大体的储君角色,将抉择的权力和随之而来的压力,原封不动地还给了皇帝。

皇帝对他的回答似乎并不意外,手指轻轻敲击着榻沿,沉吟道:“方如兰才名在外,方敬之又是首辅,于你声望有益。柳依依性情温顺,李阁老亦是朝中重臣……赵月娥、李月华,其父皆掌兵权,于你日后……亦有助益。”他顿了顿,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名单最后的名字,“至于苏静瑶……镇北侯那边,态度尚不明朗啊。”

景琰心头一紧,面上却依旧平静:“父皇思虑周全,儿臣佩服。无论父皇最终选定哪位淑女,儿臣定当谨守夫君本分,善待于她,以固国本。”

他没有为苏静瑶说一句话,也没有表现出对任何一方的偏好。这种近乎冷漠的顺从,反而让皇帝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。一个懂得隐藏情绪、以大局为重的太子,才是他想要的。

“你能如此想,朕心甚慰。”皇帝点了点头,“此事关乎国本,朕还需再斟酌一二。你先退下吧。”

“儿臣告退。”景琰躬身行礼,退出寝殿。转身的刹那,他眼底最后一点微光彻底沉寂下去,只剩下深不见底的幽潭。

名单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,在后宫与前朝激起了层层涟漪。

首辅方敬之府邸门前愈发车水马龙,道贺、探听者络绎不绝。方敬之依旧稳坐钓鱼台,对各方恭维淡然处之,但其门下官员在朝堂上为太子“选贤妃”造势的言论,已悄然增多。

李阁老一党则加紧活动,四处宣扬其外甥女柳依依的“贤德”,并暗中散播“太子若重才德,当选清流名媛”的舆论,试图引导风向。

兵部尚书赵擎府上,说客盈门,既有东宫属官前来暗示,也有三皇子一党的人前来许以好处。赵擎笑容可掬,左右周旋,始终不露口风。

安西都护府的使者更是快马加鞭入京,携带厚礼,拜会各方重臣,为其女李月华铺路。

而处于风暴边缘的东宫,却异样地保持着沉默。景琰每日照常处理政务,对漕运副总兵张贲的贪墨案,他雷厉风行,下令严查,以此敲打三皇子一党,却并未扩大打击范围。对于选妃的议论,他充耳不闻,仿佛事不关己。

东宫偏殿,药香依旧缠绵。

林夙的病情稍有起色,已能勉强坐起,但脸色依旧苍白得吓人,宽大的寝衣更衬得他形销骨立。他靠坐在床头,听小卓子压低声音,絮絮叨叨地汇报着外面关于选妃名单的种种动向。

“……首辅大人那边没什么动静,倒是李阁老门下的言官,这两天蹦跶得厉害……兵部赵尚书家门槛都快被踏破了……安西都护府送了好多礼进宫,据说连高公公那里都打点到了……”小卓子说得口干舌燥,偷偷觑了一眼林夙的脸色,见他只是静静听着,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,仿佛神游天外。

“林公公,您说……殿下最终会选谁啊?”小卓子忍不住问道。

林夙缓缓收回目光,落在小卓子年轻而带着忧虑的脸上,声音轻哑:“殿下……自有圣断。”他停顿了一下,似乎耗费了些力气,才继续道,“你继续留意着……尤其是,看看有哪些人,在名单公布后,突然与三皇子府,或者与李阁老、赵尚书府上走动得格外频繁……还有,宫中可有关于……关于奴婢的新的流言?”

小卓子愣了一下,连忙点头:“奴才记下了。流言……倒是有一些,还是说殿下……说殿下因为您才冷落未来太子妃之类的混账话,不过殿下已经下令严查了,最近消停了不少。”

林夙几不可闻地“嗯”了一声,重新闭上了眼睛,长长的睫毛在苍白的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。他不再说话,仿佛又陷入了昏睡。

小卓子不敢打扰,悄悄退了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