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1章 盐税漏洞(2 / 2)

而在这平静水面之下,暗流已然涌动。

这一日,杜衡正在核对一批陈年旧账,户部一位与他相熟的老书吏悄悄凑了过来,低声道:“杜大人,您近日……是否在查盐税的账?”

杜衡心中一惊,面上却不动声色:“王老何出此言?不过是例行核对罢了。”

王老书吏左右看了看,压低了声音:“老朽在户部几十年了,有些事……心里清楚。杜大人,听老朽一句劝,有些账,过去就过去了,深究不得啊……这里面的水,太深了。”

杜衡放下笔,看向王老书吏浑浊却带着一丝忧虑的眼睛:“王老,食君之禄,忠君之事。核对账目,厘清税赋,是下官职责所在。若真有蠹虫侵吞国帑,岂能视而不见?”

王老书吏叹了口气,摇了摇头:“杜大人年轻有为,忠心可嘉。只是……罢了,老朽多嘴了。只是大人务必小心,前几日,好像有人在打听您调阅了哪些卷宗……”说完,他不再多言,佝偻着背离开了。

杜衡看着他的背影,手心微微出汗。他已经足够小心,但还是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。看来,对方也并非全无防备。

他立刻将此事通过隐秘渠道报给了东宫。

景琰接到消息,召来林夙:“杜衡那边可能已经引起注意了。江南那边,有消息传回吗?”

林夙回道:“石虎的人已抵达数日,正在暗中探查。初步传回的消息,与杜大人的发现相互印证。海州等地官盐实际产出与上报数目确有出入,部分盐场私下与几家大商号往来密切,这些商号背景复杂,与地方官员乃至京城某些府邸,似乎都有若隐若现的联系。他们正在设法获取更直接的证据,比如真实的交易记录、或是关键人物的口供。”

景琰沉吟道:“让他们加快速度,但安全第一。告诉杜衡,近日可放缓节奏,以免打草惊蛇。另外……”他顿了顿,眼中闪过一丝冷意,“查一下,户部是谁在打听杜衡的行踪。”

“是。”林夙应下,随即略显迟疑道,“殿下,若此事最终查实,牵连甚广,恐怕……朝野震动,甚至会动摇国本。陛下那里……”

景琰自然明白林夙的顾虑。盐税贪墨案一旦爆发,必将牵扯出无数官员,其中不乏位高权重者。皇帝年迈,最不愿看到朝局大乱,是否会为了稳定,再次选择息事宁人?

“孤知道。”景琰的声音带着一丝决绝,“正因其牵连广、影响深,才更要查个水落石出!国库空虚,边关告急,百姓负担日益加重,而这些蠹虫却在那里吸食民脂民膏,结党营私!此风不绝,国将不国!即便父皇怪罪,孤也要一查到底!”

他看着林夙,语气缓和了些:“当然,时机和方式需要斟酌。我们需要确凿无疑的铁证,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发难,争取尽可能多的支持,更要……防备狗急跳墙。”

又过了十余日,一个加密的小竹管被秘密送入了东宫,交到了林夙手中。

林夙验看无误后,方才打开,取出里面薄薄的绢布。他迅速浏览完毕,一向平静的脸上也微微动容,立刻带着它去见景琰。

“殿下,江南急报。”林夙将绢布呈上,“我们的人,设法拿到了‘丰隆号’近两年的部分真实账册副本。”

“丰隆号?”景琰接过绢布。

“正是与海州盐场往来最密切的那家商号之一,明面上做丝绸茶叶生意,实则大量经手私盐。其背后东家,与三皇子母族张家的一位管事,关系匪浅。”

景琰展开绢布,上面用细密的字迹记录着一笔笔交易,时间、数量、价格、经手人,甚至还有部分隐秘的标记。其中几笔巨额款项的流向,虽然经过多次转手,但最终指向了几个名字——包括李阁老的一位妻弟,以及三皇子府上一位清客的外宅。

更让人心惊的是,账册中还隐约提到,每年都会有固定比例的“红利”,以各种名目送入京城某些府邸。虽然未直接点名,但其暗示的方位和规模,让人无法不联想到三皇子萧景哲和李阁老。

“好!很好!”景琰猛地合上绢布,眼中精光爆射,“人证物证,渐趋齐全!杜衡那边的账目梳理得如何了?”

“杜大人已将主要疑点和证据整理成册,随时可以调用。”

景琰在书房内踱步,胸中激荡着一种混合着愤怒与兴奋的情绪。盐税案,这把足以致命的利刃,终于被他握在了手中!

然而,他很快强迫自己冷静下来。现在还不是发难的最佳时机。皇帝近日身体似乎略有起色,心情也好了些,若此时抛出如此惊天大案,必然引得龙颜大怒,但也可能因牵扯太广而让父皇犹豫。而且,三皇子刚刚在漕运上受挫,必然绷紧了弦,防备心极重。

他需要等待一个更好的机会,一个能让三皇子放松警惕,又能让父皇不得不重视此案的机会。

“林夙,”景琰停下脚步,“将这些证据妥善保管。告诉杜衡和江南的弟兄,暂停一切明显动作,潜伏下来,等待指令。”

“殿下是想……”

“引而不发,方能致命。”景琰目光深邃,“我们在等,萧景哲同样在等。他在等我们出错,或是等一个能扭转局面的机会。而我们,则在等他……自己露出破绽。”

他走到窗边,望着宫墙上方那片四角的天空,缓缓道:“太后冥诞将至,父皇命他与孤共同筹备。这,或许就是一个不错的契机。”

林夙瞬间明白了景琰的意图。在盛大庆典的喧嚣与光环之下,正是暗流最为汹涌之时。三皇子若想在筹备大典上压过太子一头,挽回颓势,就可能动用某些非常规的资源,而这,或许就会成为点燃盐税案这根导火索的火星。

“奴才明白了。”林夙低声道,“奴才这就去安排,让我们的人静默待机。”

书房内重归寂静,但空气中却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。记录着巨额贪墨的账册和密报被小心收起,如同收鞘的利剑,暂时隐去了锋芒。然而,无论是景琰、林夙,还是远在江南的调查者,亦或是深宫中的皇帝与三皇子,都清晰地感觉到,一场远比漕运之争更为猛烈、更为残酷的风暴,正在无声地积聚着力量。

这沉寂,比喧嚣更令人窒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