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9章 民声鼎沸(2 / 2)

林夙适时上前,将手中的木匣高高举起。

高永脸色微变,但依旧强自镇定:“哼,谁知这是不是有人刻意伪造,构陷咱家!”

“伪造?”景琰冷笑,“那昨夜子时,高公公你派往黑风坳乱葬岗,意图转移罪证、灭口二十三名被拐孩童的五十八名私兵,也是他人伪造不成?可惜,他们已被孤的人尽数歼灭!孩童现已获救,账册原件及你与北狄的密信,皆在此处!”

他猛地转身,对着皇帝重重叩首:“父皇!高永之罪,不止于此!儿臣已查明,当年北疆数批巨额战利品不明去向,皆由高永经手贪墨!他利用职权,在西城别院私设牢狱,囚禁拐卖孩童,意图输送北狄!他更暗中勾结朝臣,结党营私,其罪滔天,人神共愤!儿臣恳请父皇,明察秋毫,严惩国贼,以正国法,以安民心!”

说着,林夙将木匣呈递给御前太监,由太监转呈至皇帝案前。

整个大殿鸦雀无声,只剩下皇帝粗重的喘息声和翻阅账册信件时纸张摩擦的沙沙声。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,等待着皇帝的裁决。

高永的脸色终于彻底变了,他死死盯着那个木匣,又猛地看向萧景琰,眼神怨毒如同毒蛇。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,声音凄厉:“陛下!陛下明鉴!老奴冤枉!这定是太子殿下受了奸人蛊惑,伪造证据陷害老奴啊陛下!老奴对陛下忠心耿耿,天地可鉴!”

萧景哲也急忙跪下:“父皇,此事牵连甚大,仅凭太子兄长一面之词及这些……来历不明的证据,恐难服众。是否应交由三司会审,细细查证?”

皇帝萧彻没有理会他们的哭诉和求情,他的脸色随着翻阅罪证而变得越来越青,握着信件的手开始剧烈颤抖。那上面记录的一笔笔交易,一句句狂悖之言,如同钢针般扎进他的心里。尤其是那“划江而治”的字眼,更是触碰了他作为帝王最敏感的神经!

“砰!”

皇帝猛地一拍御案,巨大的声响震得殿内百官心头一跳!

他霍然起身,因为极度愤怒,身体都在微微摇晃,指着跪在地上的高永,声音嘶哑暴怒,如同受伤的野兽:“高永!你……你这狗奴才!朕待你不薄!你竟敢……竟敢私通北狄!贩卖孩童!还敢妄图裂土封王?!你……你罪该万死!罪该万死!!”

皇帝的暴怒如同雷霆,瞬间击碎了高永所有的侥幸。他知道,皇帝这次是真的动了杀心,那些证据,尤其是涉及北狄和“划江而治”的内容,已超出了皇帝容忍的底线。

高永瘫软在地,面如死灰,但求生的本能让他还想做最后的挣扎,他涕泪横流,磕头如捣蒜:“陛下!老奴知罪!老奴一时糊涂,被猪油蒙了心!求陛下看在老奴伺候您几十年的份上,饶老奴一命啊陛下!”

然而,此刻的皇帝已被愤怒和一种被背叛的耻辱感淹没,他根本听不进任何求饶,厉声喝道:“来人!将这国贼给朕拿下!剥去官服,打入天牢!给朕严加看管,没有朕的命令,任何人不得探视!”

如狼似虎的殿前侍卫立刻上前,毫不客气地将高永从地上拖起,剥去他那身象征权势的蟒袍。

高永被拖下去时,那双充满怨毒和绝望的眼睛,死死地钉在萧景琰和林夙身上,用尽最后力气嘶喊道:“萧景琰!林夙!你们不得好死!咱家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——!”

凄厉的诅咒回荡在殿中,令人不寒而栗。

高永倒台的速度如此之快,让许多朝臣措手不及。三皇子萧景哲跪在地上,低着头,看不清表情,但紧握的双拳和微微颤抖的肩膀,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。他失算了,没想到太子出手如此狠辣果决,证据如此确凿,更没想到皇帝的反应会如此激烈,连一丝转圜的余地都没有。

皇帝余怒未消,目光扫过殿下噤若寒蝉的百官,最终落在萧景琰身上,眼神复杂难明,有赞许,有审视,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忌惮。他沉声道:“太子此次,揭发国贼,有功于社稷。着赏……黄金千两,锦缎百匹。此案,由太子主导,会同刑部、大理寺、都察院,三司会审,务必查个水落石出,所有涉案人员,无论官职大小,一律严惩不贷!”

“儿臣(臣)遵旨!”景琰与三法司主官齐声应道。

这是巨大的信任,也是沉重的责任。意味着太子获得了对此案的主导权,可以名正言顺地清理高永的党羽。

“至于宫外百姓……”皇帝顿了顿,疲惫地揉了揉眉心,“太子,你去安抚一下,让他们散了吧。告诉他们,朝廷已知晓他们的心意,定会妥善安置灾民,不负他们所望。”

“儿臣领旨。”景琰躬身。

朝会在一片诡异而压抑的气氛中结束。百官各怀心思,鱼贯而出。今日这场朝会,注定将改变整个朝局的走向。屹立内廷数十年的权宦高永轰然倒塌,太子萧景琰携民望与肃奸之功,威望空前,而三皇子一系则遭受重创,暂时蛰伏。

萧景琰走在最前面,林夙默默跟在他身后半步的位置。阳光透过高大的宫门照射进来,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。胜利的喜悦并未在景琰心中停留太久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疲惫和警惕。

高永虽然倒台,但其党羽遍布朝野内外,尤其是那支未被完全剿灭的私兵,以及他临死前的诅咒,都像阴影般挥之不去。三皇子萧景哲绝不会善罢甘休,他必定在暗中寻找反击的机会。

还有那些被救下的孩童……他们的安置,他们口中零碎的信息,“坐船”、“很冷”、“胡子大叔”……这些线索,似乎指向了比京城更远的地方,暗示着一条更深、更黑暗的利益链条。

景琰走出宫门,温暖的阳光洒在他身上,却驱不散他心底的寒意。宫门外跪伏的百姓看到太子出现,顿时发出了更大的欢呼声,纷纷叩首,高呼“太子千岁”、“仁德储君”。

景琰站在高高的台阶上,望着下方黑压压的人群,那些质朴而充满感激的面孔,让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,也感到了更沉重的责任。他抬手,示意众人安静,然后用清晰而温和的声音,传达了皇帝的旨意,承诺朝廷必将妥善救灾,安抚黎民。

在他的安抚下,百姓们终于渐渐散去,口中依旧念叨着太子的恩德。

待人群散尽,景琰脸上的温和渐渐褪去,恢复了平日的沉静。他侧过头,对身边的林夙低声道:“我们赢了这一仗,但真正的较量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”

林夙微微颔首,目光投向远方,那里是西城的方向,也是更多未知与危险潜伏的地方。“高永虽倒,其党羽未清,三殿下不会坐视。还有……那些孩童口中的‘胡子大叔’,以及可能存在的、通往北狄的完整渠道……殿下,我们只是掀开了冰山一角。”

景琰默然片刻,缓缓道:“是啊,冰山一角……但既然掀开了,就要把它彻底挖出来,哪怕宫,立刻开始审讯高永,清查其党羽。还有,想办法,从那些孩童口中,问出更多关于‘船’和‘胡子大叔’的线索。”

“是。”林夙应道。

两人一前一后,走下台阶,身影逐渐融入皇城巨大的阴影之中。宫门外的欢呼声已然远去,但宫墙之内,新一轮的暗流,正伴随着高永的倒台,开始更加汹涌地涌动。权力的棋盘上,一颗重要的棋子被吃掉,但执棋者已然落下了下一子。未来的路,依然布满荆棘,而他们,只能继续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