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房内,炭火依旧噼啪作响,却驱不散那股自心底蔓延开的寒意。指向二皇子的线索似有还无,三皇子的疑影又浮上水面,局势仿佛一团乱麻,剪不断,理还乱。
萧景琰的手指无意识地在书案上敲击着,节奏缓慢而沉重,显露出他内心的纷乱与权衡。直接发难二皇子?证据不足,徒惹一身腥,甚至可能正中幕后真凶下怀。按兵不动?却又如芒在背,不知下一次暗箭何时袭来。
他抬眼看向静立一旁,仿佛已与阴影融为一体的小林子。“依你之见,眼下该如何?”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。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深宫,能与之商议此等机密之事的人,屈指可数,而小林子,已悄然成为其中最特殊的一个。
小林子微微上前半步,依旧保持着恭顺的姿态,声音清晰而低沉:“殿下,敌暗我明,贸然行动恐落入圈套。无论是二殿下所为,亦或是……他人嫁祸,其目的无非是激怒殿下,令殿下与二殿下鹬蚌相争。”
他稍作停顿,见景琰凝神倾听,便继续道:“奴才以为,此刻不如……将计就计,外松内紧。”
“哦?详细说来。”景琰眸光微动。
“殿下可对外示弱,甚至……可称病加重,闭门谢客。”小林子缓缓道出思虑,“一来,可暂避锋芒,让对方以为计策得逞,殿下已无力深究,或可使其放松警惕,露出破绽。二来,也可试探各方反应。若真是二殿下,见殿下偃旗息鼓,或会得意,或会加紧下一步行动;若是他人,见挑拨未成,或许会按捺不住,再生事端。”
“而暗地里,”小林子声音压得更低,几乎如同耳语,“赵统领的调查不必停止,反而应更加隐秘地进行,重点追查胡三下落,以及……留意三皇子府及其关联人等的动向。奴才亦会加紧在宫内打探,尤其是各宫眼线往来消息。我们需趁此机会,织紧自己的网,收集更多筹码,而非急于抛出手中仅有的、并不致命的牌。”
景琰听罢,沉吟良久。小林子的计策,并非激进的进攻,而是以退为进,于守势中暗藏杀机。这符合他目前实力不足、需谨慎行事的处境。示弱,固然憋屈,却可能是最有效的自保与反击之道。
“你说得对。”景琰长长吐出一口浊气,眉宇间的郁结似乎疏散了些许,“此时冲动,正合他意。便依你所言,朕……便再‘病’上一场。”
他看向小林子的目光中,赞赏之意更深。这个小太监,不仅心思缜密,更难得的是这份沉得住气的冷静,远超其年龄与身份。每一次危机,他似乎总能给出最稳妥、也最有效的建议。
“此事便如此定下。对外,朕会让忠伯和程太医配合。对内,赵怀安那边,朕会亲自交代。宫内探查之事……”景琰顿了顿,“便全权交由你,务必谨慎,安全为上。”
“奴才遵命。”小林子躬身应道,心中并无半分得意,只有沉甸甸的责任。他知道,这看似退让的一步,实则是将更重的担子压在了自己肩上。他必须从那些看似无用的流言蜚语、蛛丝马迹中,甄别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。
计策已定,景琰似乎也下定了决心,神色反而平静下来。他转而拿起一份奏折,似是随意地问道:“你入东宫也有些时日了,可还习惯?”
这突如其来的关怀让小林子微微一怔,随即垂下眼睑:“回殿下,东宫上下待奴才极好,比从前……好上太多。”他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激,这是真心话。在东宫,虽依旧如履薄冰,但至少太子殿下给予了他一丝难得的尊重和信任,这是他过去在阴暗角落里挣扎求存时不敢想象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