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微熹,京城的街巷尚未完全苏醒,朝堂之上却已暗流涌动。赫连轩身披黑金战袍,立于殿前,身后是南宫璃一袭淡蓝长裙,衣袂随风轻扬,目光如炬。
今日,正是他们向盛元朝投下第一颗石子的日子。
“臣赫连轩,有本奏。”他声音沉稳,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。满朝文武纷纷侧目,几位老臣更是眉头紧蹙,似已嗅到风雨欲来的气息。
皇帝端坐龙椅之上,目光落在赫连轩身上,缓缓点头:“讲。”
“陛下,”赫连轩上前一步,语气铿锵,“我盛元朝虽国泰民安,然军制僵化、官僚冗杂、权贵世袭之弊,早已显露无疑。若不趁早改革,待危机临头,恐悔之晚矣。”
此言一出,满朝哗然。
“放肆!”一位白须老臣猛地起身,怒斥道,“祖宗之法岂容妄改?你赫家掌兵多年,莫非还想染指朝政?”
“李大人此言差矣。”南宫璃款步而出,语调柔和却不失锋芒,“改革并非夺权,而是为了国家长远之计。如今江湖动荡,外敌蠢动,若仍以旧制应对新局,何以保我盛元社稷?”
她话音未落,又有数名大臣附和反对之声,言辞激烈,仿佛这场朝议不是商讨国策,而是一场权力争夺之战。
赫连轩神色不动,心中却已有计较。他抬手示意众人安静,随即取出一份密图,展开于殿前案上。
“诸位大人不妨细看——这是近五年来边疆战事汇总,以及各州府税赋流向。若继续按现有制度运行,不出三年,军饷将无以为继,地方亦难以为继。”
皇帝目光微凝,缓缓起身,走下几步,亲自查看那份密图。片刻后,他微微颔首:“赫连卿所言,确有道理。”
一句话,让原本喧嚣的大殿顿时安静下来。
“朕允你二人牵头,组建‘盛元革新会’,召集朝野贤才,共议新政。”皇帝最终拍板,“但切记,不可操之过急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赫连轩与南宫璃齐声应道。
退朝之后,两人并肩走出皇宫,阳光洒在他们的脸上,映出一抹暖意。
“看来第一步算是踏出了。”南宫璃轻声道。
“不过才刚开始。”赫连轩望着远方,语气低沉,“真正的阻力,不在朝堂,而在暗处。”
他们心知肚明,那些反对的声音,不过是冰山一角。真正的敌人,仍在窥伺,等待时机出手。
回到赫府书房,夜色渐深,烛火摇曳。赫连轩正伏案疾书,拟定“盛元革新会”的首批名单,南宫璃则在一旁翻阅着一封封从各地送来的回信。
“这几位江湖豪杰倒是爽快答应了。”她指着一封信笑道,“只是这位‘青云剑主’提了个条件——要你亲笔写信相邀。”
“小事。”赫连轩提笔便写,字迹刚劲有力,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势。
南宫璃看着他的背影,忽然轻声道:“你有没有想过,万一我们失败了,会怎么样?”
赫连轩停下笔,回头看了她一眼,眼中闪过一丝温柔笑意:“失败?我不曾想过这个词。”
她轻轻一笑,也未再多问,只是将手中信件整理好,放入那面古朴铜镜之中。
幻影时空镜泛起微光,仿佛映照出未来的种种可能。
然而,他们并不知道,此刻窗外的树影之下,一双阴冷的眼睛正死死盯着书房内的动静。
赫连风站在墙角阴影中,手指紧紧攥住袖中的机关短刃,嘴角勾起一抹冷笑。
“你们想改天换地?”他低声自语,“可别忘了,赫家从来就不缺野心之人。”
翌日清晨,南宫璃独自前往城西一处茶楼,这里是江湖人士常聚之地,也是她秘密联络各方势力的最佳地点。
她换了身素雅女装,混入人群之中,悄无声息地与几位武林长老见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