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章 长安的决策(1 / 2)

延熙十一年,秋。

当襄阳城破、文聘战死的捷报,由无当飞军的信使,以燃烧生命的速度,跨越八百里秦川,传至帝都长安时,整座古老的城池,都为之沸腾了。

无数百姓,自发地涌上街头,高呼着“陛下圣明”、“大汉万年”,喜悦的泪水,流淌在每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。

然而,在都督府,气氛却与外界的狂欢,截然不同。

这里,是整个大汉帝国战争机器的心脏。此刻,这里没有欢呼,只有一种近乎凝固的,紧张到极致的冷静。

巨大的沙盘上,精细地还原了从关中到中原的万里河山。襄阳城的那枚小旗,已经被换成了代表大汉的赤色。但副都督、录尚书事陆瑁的目光,却早已越过了襄阳,如同鹰隼般,死死地盯住了北方的两个点——宛城与洛阳。

他的面前,站着帝国的中枢重臣:大将军蒋琬、车骑将军邓芝、以及一众尚书台的仆射、令史。他们每个人的脸上,都带着一丝捷报传来后的振奋,但更多的是对下一步棋的凝重与期待。所有人都知道,襄阳的胜利,只是打开了棋局,而真正决定胜负的落子,将从这一刻,由眼前这个年轻人,决断。

陆瑁,身着一袭素色官袍,面容清癯,眼神却亮得惊人。他没有看任何人,只是伸出修长的手指,在沙盘上,轻轻一点。

“襄阳已下,曹魏震动。曹爽必会调动关中、豫州之兵,反扑南阳。我们的时间,不多了。”他的声音,不大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,“一场胜利,若不能转化为更大的胜势,那便毫无意义。所以,我意,在曹魏的援军主力集结之前,行险一搏,再下一城!”

他拿起代表魏延所部的黑色狼旗,重重地,插在了“宛城”的位置上。

“夺取宛城!”

此言一出,满室皆惊。

“都督,不可!”廖化第一个出言反对,“魏文长兵力不过两万,已是疲敝之师。宛城乃南阳郡治,城防坚固,兵力数倍于魏将军。强攻,无异于以卵击石!且我军新得襄阳,根基未稳,此刻理应巩固防线,徐徐图之啊!”

“徐徐图之?”陆瑁转过身,目光如电,扫过众人,“战场之上,战机稍纵即逝!等我们巩固了襄阳,曹爽的大军,也早已在宛城,布下了天罗地网!届时,我们面对的,将是一座数十万大军云集的坚城!请问,又该如何图之?”

他走到巨大的地图前,拿起一根长杆。

“诸位请看,文长,此刻,就像一柄楔子,狠狠地钉在了曹魏南阳防线的心脏上。他吸引了曹魏所有的目光,让曹爽以为,这只是我军的一次骚扰性穿插。这,正是我们最大的机会!”

“文长的兵力,确实不足。所以,我们要给他增兵!将我们手中最锋利的刀,交到最会用刀的人手里!”

陆瑁的语速,越来越快,他的眼中,燃烧着一种名为“疯狂”的火焰,那是一种赌上国运的豪赌!

“我,已拟好六道军令!”

他没有给任何人再反驳的机会,直接从案上,拿起收到捷报后写好的诏令草稿,高声宣读:

“第一道命令:传旨安汉将军关兴。襄阳乃荆北门户,意义重大。命其亲率所部荆州军一万,镇守襄阳,安抚百姓,修复城防。”

“第二道命令:传旨白虎、玄武二军。命赵广,统一指挥,即刻整编,拔营北上,星夜驰援镇远将军魏延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