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寒门小神童 > 第178章 “护送”进京

第178章 “护送”进京(1 / 2)

——你们天天说仁义道德,可有为朕,为这天下,做出过一件像样的实事?看看人家一个八岁的孩子!

“好!好一个冯保!咱家没白疼你!”黄锦大喜,他捏着那份报告,在手中掂了掂,笑道,“严嵩想借刀杀人,那咱家,便顺水推舟。只不过,这把刀,最终会砍向谁,可就由不得他了。”

“去,把这份报告,连同那些《旬刊》的手抄本,一并呈送西苑。就说,冀州天降祥瑞,出了个能为圣上分忧的‘小真人’。皇爷,想必,会对这个‘小真人’的‘炼丹之术’,很感兴趣。”

黄锦的脸上,露出了狐狸般的笑容。

他巧妙地,将“实学”,偷换概念成了“炼丹之术”。他知道,只有这个词,才能真正地,敲开那位沉迷修玄的帝王的心门。

西苑,万寿宫。

香烟缭绕,丹炉火旺。

身着青色道袍的嘉靖皇帝朱厚熜,正盘膝坐在蒲团之上,闭目存神。

黄锦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,将手中的奏报,高高举过头顶,一言不发。

许久,嘉靖皇帝才缓缓睁开眼,眼中,闪过一丝不耐:“何事?”

“回皇爷,”黄锦的声音,又尖又细,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蛊惑力,“冀州天降祥瑞,凡间,出了个能知过去、晓未来的‘小真人’。”

“哦?”嘉靖的眉毛,微微一挑,果然来了兴趣,“说来听听。”

黄锦立刻将那份被他“艺术加工”过的报告,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遍。他重点描述了苏明理如何“未卜先知”地献上“一石三鸟”之计,又如何“无中生有”般地造出“水转翻车”与“八锭纺车”,最后,又将那《致知旬刊》中,关于漕运、商税的论述,说成是“小真人洞察国运,为陛下献上的安邦之策”。

嘉靖越听,眼睛越亮。

当他听到“其才如海,非人力可测”这八个字时,他猛地从蒲团上站了起来!

“非人力可测……好!好一个‘非人力可测’!”

他不是严嵩,他不会去怀疑这背后的阴谋。作为一个沉迷玄学的帝王,他更愿意相信,这是上天对他的眷顾!是天道,派下了一位仙童,来辅佐他,实现长生久视、国泰民安的伟业!

“那《旬刊》……拿来朕看!”

当嘉靖皇帝,亲眼看到《致知旬刊》中,那些清晰的数据,那些务实的观点时,他那双久不问政事的眼中,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!

“好文章!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言!”他猛地一拍丹炉,震得炉火一窜,“朝堂上那些废物,除了空谈祖制,劝朕节俭,还会做什么?若他们能有这小真人一半的本事,我大周何愁不能国库充盈,万邦来朝!”

他越说越兴奋,在殿中来回踱步。

严嵩想“捧杀”,徐阶想“力保”,而他,这位大周朝真正的主人,却从中,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可能!

一个可以让他,既能继续修他的仙,又能让国家机器,高效运转的可能!

“黄锦!”他突然停下脚步,眼中闪烁着帝王独有的、不容置疑的光芒。

“奴婢在!”

“传朕旨意!”

嘉-靖的声音,在空旷的宫殿中,回荡不休。

“着,冀州清河县秀才苏明理,年虽幼,却心怀社稷,献器有功,其学惊世,乃上天赐我大周之麒麟也!”

“特赐,‘文林郎’出身,授,翰林院‘待诏’之职!”

“另,其所创‘格物院’,依其所请,定名为‘农工利器总局’,挂牌督造,由其弟子刘明宇,任总局大使。所有工匠,皆升为‘官匠’,食朝廷俸禄!”

“至于那苏明理本人……”

嘉靖顿了顿,脸上,露出了一个让黄锦都感到心悸的、狂热的笑容。

“……着其即刻启程,由锦衣卫‘护送’进京。朕,要亲自见见这个‘小真人’!朕要亲自问问他,这‘格物致知’的尽头,是否……便是那长生不老的大道!”

圣旨一下,满朝皆惊!

严嵩,彻底傻眼了。他千算万-算,没算到皇帝,竟然会不按常理出牌!直接将一个八岁的孩子,擢升为只有进士才能担任的翰林院“待诏”!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!

徐阶,亦是心中巨震。他本想让苏明理在地方上,安稳发展几年。却没想到,皇帝的一道圣旨,竟将他,直接推到了那个最危险、最复杂的权力漩-涡的中心!

而黄锦,则低着头,嘴角,露出了胜利的微笑。

他知道,自己赌对了。

一场由苏明理这只小小的蝴蝶,在清河县扇起的翅膀,终于,在这一刻,于京城,掀起了一场席卷了所有人的……巨大风暴!

而风暴的中心,那个年仅八岁的少年,即将迎来他穿越之后,最大,也最危险的……挑战。

当那队身着明黄色曳撒,手捧圣旨的宫中太监,在一队锦衣卫校尉的“护卫”下,出现在清河县的官道上时,整个县城,都仿佛瞬间停止了呼吸。

百姓们何曾见过这等阵仗!那明晃晃的仪仗,那绣着飞鱼的官服,那高高捧起的、代表着至高皇权的圣旨,都散发着一种令人不敢直视的威严与压迫感。

消息像野火一样,瞬间传遍了县城的每一个角落。

“圣旨!京城里来圣旨了!”

“天哪!是给谁的?咱们这小县城,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了?”

赵德芳与刘文正,率领着县衙全体官吏,在城门口,以最隆重的礼节,跪迎天使。当他们听清为首的老太监那尖细的嗓音,念出的第一个名字是“冀州清河县秀才苏明理”时,饶是二人早已有了心理准备,心脏也还是不争气地狂跳了起来。

来了!

那道足以决定清-河县未来,决定他们所有人命运的圣旨,终于来了!

苏家新宅。

当传旨的队伍,浩浩荡荡地开到门口时,整个苏家,都陷入了一种混杂着巨大荣耀与极致惶恐的诡异氛围之中。

苏大山和张氏,腿肚子都在打颤,被苏明德和王氏搀扶着,才勉强没有瘫软在地。他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,做过的最大的梦,也不过是儿子能中个举人,光宗耀祖。他们何曾想过,有朝一日,代表着天子的圣旨,会降临到自己家门口!

“草民苏大山,携全家,恭迎圣旨!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在苏明理的带领下,苏家上下,连同闻讯赶来的族长苏有德,以及格物院的刘明宇和工匠们,黑压压地跪了一地。

为首的老太监,是司礼监的一名少监,姓张,深得黄锦信任。他目光在跪于最前方的那个八岁少年身上,停留了片刻,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-觉的惊奇。

随即,他清了清嗓子,展开那卷明黄色的圣旨,用一种抑扬顿挫的、特有的宫廷腔调,高声宣读起来:

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: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