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重生之盗墓至尊我为神 > 第41章 珠归位解奇咒,时空穿梭启新程

第41章 珠归位解奇咒,时空穿梭启新程(2 / 2)

“时空穿梭?!”王胖子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,像两颗刚剥壳的卤蛋,他一把抓住毕邪的胳膊,力道大得差点把他捏青,“小毕你再说一遍!我们能去别的时候?比如……去民国抓只大粽子?或者去八十年代囤点录像机?听说那时候的松下录像机炒到现在能翻十倍!”他越说越激动,唾沫星子差点喷到真雮尘珠上,被胡八一及时一巴掌拍在后脑勺上才收敛了些。王胖子摸着后脑勺嘿嘿笑,眼里却闪着光,显然已经在盘算该带多少空背包去装“战利品”了。

胡八一也愣住了,他下意识地摸了摸下巴,指腹蹭过胡茬,眼神里充满了思索:“能定向穿梭?也就是说,想去哪年就能去哪年?”作为摸金校尉,他对历史上的古墓遗迹了如指掌——东汉的邙山、唐代的乾陵、宋代的官窑,无数只在古籍中见过的地名在脑海中闪过,若是能亲自去那些时代看看,无疑是巨大的诱惑。他忽然想起祖父留下的一本手札,上面记载着民国二十三年洛阳邙山出土过一件青铜爵,后来流失海外,若是能回去看看,说不定能拦住那场劫难。

Shirley杨的关注点则更实际,她指尖轻轻划过背包带,那里还别着一把小巧的工兵铲:“系统说可以携带非活物,那是不是意味着,我们能把一些东西带回来?比如……那些因战乱流失海外的文物?”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,家族的经历让她对流失的文物有着特殊的执念,父亲书房里那本《海外流失文物名录》,每一页都夹着泛黄的剪报,记录着那些本该属于故土的珍宝如今散落何方。她忽然想起名录上第一页的那尊唐三彩马,1924年被盗掘,如今藏在大英博物馆,若是能回到那年,或许能改变它的命运。

苏晴的目光落在真雮尘珠上,指尖轻轻点着锁面,轻声道:“那……能去看看过去的事情吗?比如……我父亲年轻时在敦煌考察的样子?”她的声音很轻,却带着浓浓的思念,父亲的笔记里满是对敦煌壁画的研究,却从未提过自己青年时的模样,这一直是她心中的遗憾。她想象着父亲二十岁时的样子,或许穿着粗布长衫,背着画板在莫高窟的栈道上行走,阳光落在他年轻的脸上,像此刻落在自己银锁上的光。

毕邪看着每个人眼中不同的期待,笑着点头:“系统说是定向穿梭,理论上只要我们能确定具体时间地点,就能去。不过目前范围只到1840年,可能是因为权限刚解锁的缘故。”他转动掌心的真雮尘珠,珠子里的星辰纹路随之变化,其中一颗代表“现在”的亮星格外耀眼,“而且,我们随时可以回来,这里的时间流速和我们离开时是同步的——也就是说,哪怕在过去待一个月,回来时也只过了同一分钟。”

“那还等什么?”王胖子已经按捺不住,搓着手在原地打转,肚子里的馋虫像是被勾了出来,“胖爷我第一个提议,去1980年的潘家园!听说那时候老玩意儿多如牛毛,地摊上随便捡个青花碗都是康熙年间的,随便捡个漏都能发大财!”他越说越激动,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抱着一箱子古董回来,笑得见牙不见眼。他甚至开始盘算该穿什么衣服去,想着八十年代流行的的确良衬衫,说不定能更融入当时的环境。

胡八一白了他一眼,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:“就知道钱。依我看,不如先去1950年代的罗布泊看看,那时候精绝古城的遗迹还没被风沙完全掩盖,或许能找到更多关于鬼洞的线索。”他摸出怀里的笔记本,那上面记着从古籍中抄录的关于精绝女王的传说,有些字迹已经被汗水浸得模糊。他翻开笔记本,指着其中一页说:“这里记载着精绝古城的供水系统,要是能亲眼看看,说不定能解开当年族人消失的谜团。”

“我想去敦煌。”Shirley杨轻声说,指尖拂过背包上挂着的敦煌壁画挂坠,“1940年代,敦煌莫高窟的一些洞窟还没完全开放,说不定能看到未被破坏的壁画。”她的祖父曾参与过莫高窟的保护,家里藏着不少当时拍摄的老照片,那些照片上的壁画如今已有不少残缺,“祖父说过,第156窟的《张议潮出行图》原本有七米长,现在只能看到残卷,要是能回去看看全貌……”

苏晴看着他们争论,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,阳光落在她的发梢,镀上一层金边:“我都可以,只要和你们在一起。”她从帆布包里拿出父亲留下的青铜罗盘,罗盘的指针正对着真雮尘珠微微颤动,像是在呼应着什么。她忽然觉得,去哪里、去哪个时代,其实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身边这些人——吵吵闹闹,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彼此托底的伙伴。

阳光穿过槐树叶,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,像是无数跳动的希望。解除诅咒的轻松,解锁新功能的激动,对未来的憧憬,交织在潘家园的胡同口,形成一股温暖而鲜活的气息。远处传来孩童追逐的笑声,卖糖葫芦的老汉敲响了铜锣,“冰糖葫芦——”的吆喝声在巷子里悠悠回荡,混着风里的炒瓜子香,成了最生动的背景音。

毕邪握紧真雮尘珠,感受着珠子里蕴含的时空之力——那力量温润而磅礴,像是握着整条奔腾的历史长河。他知道,解除诅咒只是一个开始,时空穿梭将为他们打开一扇全新的大门,无数未知的旅程在等待着他们。或许是去探寻历史的真相,或许是去弥补过去的遗憾,或许只是像王胖子说的那样,去“捡个漏”,但无论去哪里,身边有这些出生入死的伙伴,就足够了。

“先别急着决定。”毕邪笑着举起真雮尘珠,珠子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,落在每个人的脸上,“我们刚从昆仑回来,一身土一身泥的,先好好休息几天,吃顿像样的涮羊肉,再慢慢计划。”他看着王胖子瞬间亮起来的眼睛,补充道,“老北京铜锅,手切鲜羊肉,管够。”

“对!涮羊肉!”王胖子立刻响应,肚子再次“咕噜”叫了起来,声音响亮得像面鼓,“就去前门那家‘老北京’,铜锅炭火,手切鲜羊肉,胖爷我请客!”他拍着胸脯,腰间的赘肉颤了三颤,“管够!”

胡八一和Shirley杨相视一笑,眼底的默契无需多言。胡八一收起笔记本,拍了拍王胖子的肩膀:“少吹点牛,上次你请吃爆肚,结账时说钱包忘带了。”

“那是意外!意外!”王胖子梗着脖子反驳,却忍不住挠了挠头,“这次肯定带!揣在内兜最里层!”他说着,还煞有介事地拍了拍肚子,像是在确认钱包的位置。

苏晴也笑着跟上他们的脚步,银锁在阳光下闪着柔和的光,与真雮尘珠的光芒交相辉映。五人并肩走在潘家园的胡同里,身后是渐渐散去的人流和热闹的叫卖声,身前是洒满阳光的前路。

真雮尘珠的光芒在毕邪掌心若隐若现,像是在诉说着:属于他们的故事,才刚刚翻开最精彩的篇章。时空的大门已经打开,而他们,将带着彼此的羁绊,去探索更多未知的远方,书写更多属于摸金校尉的传奇——或许是在民国的深夜,提着马灯探寻未被盗掘的古墓;或许是在八十年代的街头,对着录像厅的海报哈哈大笑;或许是在敦煌的石窟里,用画笔临摹着即将消失的壁画。无论去向何方,只要五人同行,便是最好的时光。

胡同口的老槐树下,卖糖葫芦的老汉已经收了摊,只剩下一根光秃秃的草靶立在那里,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。风里的炒瓜子香渐渐淡了,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烟囱里冒出的饭菜香,混着远处传来的自行车铃声,成了这个傍晚最温柔的注脚。毕邪低头看了看掌心的真雮尘珠,又抬头看了看前面说说笑笑的四人,忽然觉得,所谓的传奇,其实就是这样——一群人,一件事,一辈子,走着走着,就成了故事里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