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0章 李家姐妹苏醒(2 / 2)

修路给好处,算是变相补偿;

再者,几个村子离得近,要是只让一个村子沾光,旁的村难免眼红。

不如让大家都来出力、都得实惠,往后也少些是非。

消息一传开,河柳村、河北村,还有周边几个村的年轻壮汉全来了。

浩浩荡荡几十号人围着山路忙。

这山本就不高,坡度也缓,人多力量大,没几天路就见了形。

山脚下早堆好了建道观的材料。

李老三提前就带着人去镇上的木材商人那儿挑好木材。

专挑树干直、纹路密、没虫眼的松树、柏树。

每根都拿指甲划了试硬度,又量了粗细尺寸,半点儿差池都怕;

挑好的木材,都让商人提前劈成板材、晾干,再雇车拉到山脚下堆着;

就等路一通,好往山上运。

山脚下起了三个大土灶。

两口大锅熬着小米粥,咕嘟咕嘟冒着热气;

另一口大锅炖着大锅菜——萝卜、白菜、土豆切得大块。

里头还埋着好几块肥猪肉,油花飘在汤上,香得老远都能闻见。

旁边的草棚里,妇人们围着案板揉面、烙饼、蒸包子。

白面饼烙得两面金黄,包子褶子里都透着油香。

到了饭点,不管是干活的壮汉还是帮忙的孩子。

都能捧着粗瓷碗,盛一碗粥、夹一筷子大锅菜。

再拿两个饼子或包子,蹲在灶边吃得热热乎乎的。

李老三还特意去镇上买了三头肥猪。

杀了后切成大块,隔三差五就往大锅里添。

乡亲们一年到头就过年能闻着点肉味。

这下听说干活能顿顿见肉,手里的锄头抡得更欢实了,连汗都顾不上擦:

“咱得把路修得结结实实的,不亏了这肉香!”

大家都聚在山脚下,灶火昼夜不熄,说话声、工具碰撞声。

孩子们的笑闹声混在一块儿,连山风里都带着股热闹劲儿。

李老三天天背着布袋子在工地上转,一会儿瞅瞅台阶铺得平不平。

一会儿叮嘱妇人们“饼子多烙两层,让大伙吃饱”,眼里的笑就没断过。

另一头,邋遢老道的日子,那就悠闲多了。

山上的饭菜也没少往他这院里送过来。

盘坐修行吐纳灵气,身上的内伤肉眼可见的恢复了。

那条瘸了好几年的腿,经过灵气的蕴养,慢慢地有了知觉,这让他惊喜不已。

这一日同往常一般,他闭目打坐吐纳灵气,睁眼时却猛地一惊。

两个二八年纪的姑娘,正紧贴在他面前,好奇打量着他。

一位身着白色长裙,乌黑长发垂落肩头。

发间缀着冰晶饰件,发丝安安静静贴在身上,气质清冷;

另一位穿蓝色长裙,长发虽也披着,却不贴身,随风摇晃,发梢跟着摆。

周身绕着电光,性子看着更活泼些。

邋遢老道迟疑着开口:“三丫?四丫?”

别看这两个姑娘气质非凡。

瞧着跟天上仙子似的,可这一开口,村姑本相显露无遗。

那穿蓝裙的姑娘挠了挠小脑袋,好奇问道:

“你认得俺?”

“你咋在俺弟弟家的窝棚里?”

“你是谁?”

穿白裙的三丫面露冰冷,没说话,却也静静打量着邋遢老道。

听她这么问,这下邋遢老道才算放下心来:

嘿,这小子真行,不仅让他这两个姐姐康复了,连痴傻都好了!

他松了口气,便拉着话茬讲了起来。

从那小子为了她俩在后山打坐六年。

再到后来外出寻仙三年,点点滴滴都讲得起劲儿。

说着说着没收住嘴,把一件事给说漏了。

两个姑娘一听,当即“腾”地站了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