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3章 哑婢开口(2 / 2)

“冯……指……崔……买通……陶窑……换芯……”

短短十二个字,血肉模糊,却像一道惊雷,劈开了十年的迷雾!

沈流苏立刻下令:“阿念,即刻调阅先帝年间,东宫所有器物修缮记录,特别是熏炉!查所有承办的匠户!”

一个时辰后,阿念捧着一本落满灰尘的旧册子,疾步而回,声音因激动而颤抖:“首使!查到了!东宫火灾发生前三个月,确有一次‘例行更换炉胆’的记录!承办匠户是恒瑞坊下属的一家陶坊,而那家陶坊的账册显示,同期接收了一笔高达五千两的匿名巨款,收款人的签名虽已模糊,但所用印章,正是崔家旁支的私印!”

当晚,香政司核心成员被召集到百草苑的密室,灯火通明。

沈流苏面前,摆着一只完全仿制的东宫缠枝莲纹熏炉模型。

她纤长的手指熟练地将炉身拆解,取出那枚陶土烧制的炉胆,展示给众人看。

“看这里。”她指着炉胆内部一处不起眼的空腔,“真正的‘醉梦引’,并非燃于明面,而是被制成香膏,藏在这陶芯的夹层中。它会随着炉火的温度,缓慢地、无知无觉地释放出毒性。表面看,那是一场意外失火,但实际上,这只熏炉本身,从更换炉胆的那一刻起,就成了一件慢性毒器。”

阿念倒吸一口冷气,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:“也就是说,从三年前开始,贤妃娘娘……就在一点点被这炉子闷杀?每日闻着的安神香,其实是催命符?”

“没错。”沈流苏的声音冷若冰霜,“一场长达三年的谋杀,最后用一场大火来销毁所有证据,多么完美的布局。”

次日清晨,沈流苏一纸奏折递入宫中,言辞恳切,奏请陛下准许香政司重审“东宫火灾案”的全部关联人员。

在长长的名单末尾,她特别点名,要求追查当年负责为东宫更换炉胆的两名主匠。

很快,消息传回。一人早已在十年前“意外”暴毙,尸骨无存。

而另一人,竟然至今仍在宫中任职——赫然是如今尚器监的副使,孙五郎。

沈流苏唇角勾起一抹冰冷的笑意。

她没有惊动任何人,只派阿念以“查验古法熏炉工艺,为香政司订制新器”为由,将孙五郎客客气气地“请”到了百草苑。

雅致的茶室内,阿念与孙五郎相谈甚欢,仿佛真的在探讨工艺。

一旁,沈流苏亲自烹茶,并“无意”间点燃了一款新调的试香。

香气清冽,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草木甜香。

孙五郎起初谈笑自若,颇有资深匠人的风范。

但随着那香气在室内弥漫了半柱香的时间,他额角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,端着茶杯的手也微微发抖。

沈流苏看似专注地看着炉火,轻声对阿念说:“这款‘青鸾蕊’试香还是不成,气味虽正,但火候一过,其中的‘紫茎兰’便会析出,让香灰带上紫纹,懂行的一眼就能看出来。”

话音刚落,对面的孙五郎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,猛然抬头,脱口而出:“这味儿……不对!那天冯总管说好只掺三钱!多了会显紫纹啊!”

话一出口,他瞬间惊觉失言,脸上血色褪尽,惨白如纸。

那“青鸾蕊”中,根本没有什么紫茎兰,但那味道,却与当年“醉梦引”中一味辅料的气息有七分相似。

当夜,孙五郎试图翻墙逃出宫禁,被早已埋伏在外的香政司伏兵当场擒获。

审讯室里,甚至不需用刑,只将那碟杏仁与铁钉摆在他面前,孙五郎便彻底崩溃,涕泪横流地全招了。

当年,正是冯德全亲自督办,由崔家提供西域秘方和特制陶芯,命他二人秘密替换了东宫的炉胆。

冯德全还每月派人检查毒气释放的进度,并许诺事成之后保他们一生富贵。

“冯总管说……说只要再熬两年,等贤妃娘娘流产三次,身子彻底坏了,储君之位……自然就归了静妃娘娘的皇子……”

沈流苏听完他的供词,脸上没有任何表情,只是冷冷地笑了。

“你们算尽了天时地利,却忘了,香炉会记得每一位死者的名字。”

她接过阿念整理好的供词,亲手用火漆封入一个黑色的漆匣,在标签上写下“终结编号:S10”。

她将这个沉甸甸的漆匣,轻轻放在书案一角。

那里,已经叠放了数个一模一样的匣子,旁边还堆着那尊仿制的东宫熏炉模型、数本查抄来的账册、以及几十种贴着标签的香料样品。

原本宽敞的书案,此刻竟显得拥挤不堪。

沈流苏看着眼前越堆越高的罪证,它们是复仇的基石,也是通往真相的阶梯。

她抬起眼,环视着这间伴随她崛起的密室,烛光将她的影子拉得悠长。

这些尘封的秘密,正一件件被她从坟墓里挖出来,曝于天日。

只是这小小的百草苑,似乎已经快要装不下一个倾颓王朝累积了数十年的罪恶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