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魂穿刘备,我二弟天下无敌! > 第229章 你拜的不是祖,是四百年没回家的魂

第229章 你拜的不是祖,是四百年没回家的魂(2 / 2)

火光冲天,映红了他坚毅的脸庞。

他面向所有动摇的、观望的、质疑的目光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我不证这些功绩,因为功过自有后人评说。今日,我只证一件事——我证这四百年,谁在为这片土地流血,谁又在为这些流血的魂魄记名!”

话音落下的瞬间,刘忙双目紧闭,同时启动了“族群共鸣”与“亡魂共感”两大权限!

刹那间,风云变色!

原本阴沉的天空骤然飘下漫天大雪,那环绕高坛的黄河支流,水中倒映的星河景象竟如同沸腾一般剧烈翻滚。

一股难以言喻的悲怆与肃穆之气笼罩了整个南郊,空气仿佛都凝固了。

无数半透明的身影,自大地之下,自风雪之中,自那九重高坛的石缝间,缓缓浮现。

一个拄着早已腐朽木犁的老农残魂,身形佝偻,他茫然四顾,而后沙哑地开口,声音仿佛是隔着千年的风沙:“俺……俺叫二狗。俺种的粟,喂活过上百万的汉家儿郎……”

一位身着古朴儒裙的女学者身影,手持一卷竹简,步履从容,她对着世人微微颔首,温婉而坚定:“妾身班昭。我写的字,虽不比刀剑,却也传过了千秋万代,让汉家的孩子,知道自己是谁。”

赵歧那熟悉的魂影也出现了,他抚着长须,望着高坛上的刘忙,欣慰地长叹一声:“老夫亲见,徐州新政,仁非伪也,实乃苍生之幸。”

这些残魂,有兵士,有农夫,有工匠,有妇孺……他们或许面目模糊,或许衣衫褴褛,但他们眼中那份对故土的眷恋,却是如此真切。

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,沉默地站在高坛四周,形成了一道无声的屏障。

伏德和他身后的三十六名“遗汉忠臣”看得目瞪口呆,身体不受控制地颤抖。

伏德踉跄后退一步,因为他在那无边无际的魂海之中,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——那是他的父亲,一位为坚守汉室礼法而死的谏官。

他父亲的残魂并没有看他,而是望着刘忙,带着一丝释然的微笑,低语了一句只有伏德才能听见的魂音:“痴儿……原来,你也信了他。”

“不……不可能……”伏德面无人色。

而此时,刘忙的双眼猛然睁开,瞳孔深处,金光流转,他启动了“溯因之瞳”!

气运回溯,天地为幕。

三幕震撼人心的历史残影,在所有人头顶的上空清晰浮现。

第一幕,大泽乡旁,手持利剑的汉高祖刘邦斩断白色大蛇,那蛇化作的白帝之子在路边啼哭,一道微弱的赤色气运冲天而起。

第二幕,泰山之巅,汉武帝刘彻封禅祭天,山下万民跪拜,口呼“万岁”,庞大如海的国运汇聚成龙形,盘旋于天。

第三幕,昆阳城下,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,战乱平息,百姓放下刀兵,扶犁归田,一片百废待兴的祥和景象。

历史的洪流滚滚而过,最终,三幕残影缓缓消散,画面定格于今日——那九重高坛之上,小碑不知何时已站到了刘忙身后,手中高举着一杆新制的“归魂幡”,幡下,是九千盏由百姓自发点亮的引魂灯,灯火连绵,如坠落人间的星海。

“噗通”一声,伏德再也支撑不住,猛然跪倒在地。

他手中紧握的,象征汉使身份与气节的汉节,脱手坠落在泥地里。

他望着那漫天亡魂,望着那三幕开国、鼎盛、中兴的虚影,再看看眼前这个为四百年亡魂立坛的年轻人,浑身颤抖,泪流满面。

“非你窃天命……非你窃天命啊……”他喃喃自语,声音嘶哑而绝望,“是我……是我守错了魂!”

【叮!系统提示:“正统认证”任务进度达到50%。检测到关键人物“伏德”信念崩塌,请引导其完成最终仪式:主动焚节为誓,以证旧时代的终结。】

系统轰鸣之际,坛下的人群中,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,伏德那名唤作阿灰的老仆,他认定刘忙是迷惑主人的妖人,悄无声息地拔出一柄淬毒的短刀,如毒蛇般扑向高坛,目标直指闭目感应的刘忙!

变故突生!

然而,不等班勇等人反应,那拄着木犁的老农残魂,竟是缓缓转过头,对着扑来的阿灰露出了一个憨厚的微笑。

他手中的木犁,只是对着地面,轻轻一点。

“咚。”

一声轻响,仿佛敲在了阿灰的心坎上。

他疯狂的眼神瞬间清明,看到了漫天守护刘忙的英灵,看到了自己愚蠢的行径。

他猛然醒悟,手中的刀锋在空中划过一个决绝的弧线,没有刺向刘忙,而是狠狠地刺入了-自己的心脏。

他没有倒下,身体在众目睽睽之下化作飞灰,而在那灰烬之中,竟是悄然绽放出了一朵纯洁无瑕的白花。

风雪停了,魂影渐渐淡去,天地间恢复了寂静。

只剩下那坛心的火焰,依旧在熊熊燃烧。

伏德跪在河岸边,怔怔地看着那朵白花,又看看自己落在泥地里的汉节,一动不动。

夜幕降临,星河璀璨,倒映在环坛的河水中,与坛上那九千盏引魂灯交相辉映,分不清天上人间。

观礼的众人早已在震撼中被安排着陆续散去,偌大的南郊只剩下肃立的兵士和几个核心人物。

而伏德,依旧保持着那个姿势,跪在那里,不食不语。

他那根象征着一个时代最后尊严的汉节,就静静地躺在他手边,被夜露打湿,冰凉如铁。

就这样,第一夜过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