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魂穿刘备,我二弟天下无敌! > 第169章 你一声阿爸,我半条命搭上

第169章 你一声阿爸,我半条命搭上(2 / 2)

他想起自己战死的儿子,也想起了传说中被汉军屠戮的胡人部落,那些同样失去儿子的父母。

他“哇”的一声跪倒在地,放声痛哭,最后颤抖着解下腰间的佩刀,狠狠砸在地上,刀身应声而断。

夜半,刘忙独自一人坐在归乡坊的共鸣阵枢纽前。

白日的喧嚣已经平息,但他内心的忧虑却愈发沉重。

他引动心口那道微弱的金流,小心翼翼地探入铜管网络,试图再次感应北境柳城方向的气运。

金光在他眼前浮现,勾勒出北方的气运流图。

然而,在柳城的位置,那股本应平和的气流,此刻却显得极为紊乱,甚至有一道刺目的血色疤痕横亘其上。

他心中一紧,全力催动金流探查。

片刻之后,真相让他浑身冰凉。

原来,苏仆延率部清剿曹军残余时,追击一股溃兵至一处山谷。

为防敌人逃脱,他下令放火烧山。

谁知,那山谷深处,竟藏着一个躲避战乱的汉民村落。

大火之下,玉石俱焚。

虽是无心之失,但汉民血染乌桓刀下,已成事实。

那面代表着和平的“断旗誓约”,已然出现了一道深可见骨的裂痕。

系统的提示音冰冷地响起:

【警报:“化血仇为共生”气运契约稳定性下降至89%。】

刘忙猛然睁开眼,一口气憋在胸口,几乎喘不过来。

他终于深刻地领悟到:和平,从来不是靠一次善举或一场共鸣就能一劳永逸的。

它是一座建立在仇恨废墟上的危楼,需要日日夜夜,如履薄冰般地去守护。

他做出了一个决定。

再启“气运外放”,但这一次,非为征战,非为共鸣,而是为了“正名”。

他立刻传令蒲元,命其连夜重设铜管网络的声流阵法。

这一次,不再是单纯的声音,而是要将南郑城内,那些汉人百姓为乌桓孩童缝制冬衣、老妇人给受伤的乌桓少年送去热粥、学堂里先生一笔一划教胡童写汉字的真实画面,化作最纯粹的“意念声流”,沿着地脉,逆向送往北方。

他又将阿草叫来,让她为《归乡谣》录制一段新的唱词:“火烧的是恨,不是家;走丢的孩子,终会找到娘。”

小鼎则率领着他的拾光队,带着数百个新烧制的陶哨,连夜出城。

他们要将这些陶哨悄悄埋入通往北境的每一条驿道旁。

从此,每当有北风吹过,旷野之上,便会奏响这首饱含着希望与呼唤的童谣。

三日后,柳城。

苏仆延正跪在被大火焚毁的山谷废墟前,满面死灰。

他已在此自囚三日,不饮不食。

就在他万念俱灰之际,一阵风从南方吹来,风中,隐约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,竟是阿草那清澈的嗓音在唱:“……走丢的孩子,终会找到娘。”

歌声在山谷中回荡,如同一只温柔的手,抚平了这里的焦土与怨气。

忽然,不远处的灰烬中,一个幸存的汉家妇人挣扎着冲了出来,她浑身污黑,眼神空洞,在听到歌声的瞬间,却爆发出惊人的光彩,她指着风来的方向,泣不成声:“那……那是我女儿的声音!她……她在唱我小时候教她的那个调子!”

苏仆延浑身剧震,他听懂了那歌声背后传递的讯息——不是责备,而是呼唤。

他重重地朝着南郑的方向叩首,额头磕破,鲜血直流,随即起身,用绳索将自己牢牢捆缚,向部下嘶吼道:“将我押回南郑,请汉中王降罪!”

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回王府,刘忙紧绷了三日的心弦终于松了下来。

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只觉一阵天旋地转。

扶着桌案站起,他无意间瞥见了身旁铜镜中的自己,却在下一刻,感到胸口传来一阵锥心剧痛。

镜中的画像,竟又模糊了一片。

他努力地回想,却骇然发现,自己无论如何也记不起,童年时,母亲在灶台边为他熬粥时,嘴里哼着的那段小曲,究竟是什么调子了。

系统的轰鸣声在他脑海中炸响,带着前所未有的警示意味:

【“气运外放”二次启动。宿主童年记忆流失累计已达58%。】

而此时,遥远的北斗星垣中,那颗代表着他的第七星,再度微不可察地闪烁了一下。

王府地底深处,镇府老碑的石身上,一行古老的文字缓缓浮现,又迅速隐去:“王,您给他们的不是恩典,是活路啊……”

刘忙捂着剧痛的胸口,缓缓坐倒在地。

这一次,他没有再感觉到那种熟悉的疲惫,反而是一种奇异的空虚。

那股耗尽心力送出的气运暖流,并未如往常般彻底消散,反而像退潮的海水,在他干涸的经脉最深处,留下了一丝若有若无的、逆向的寒意,正悄然盘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