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魂穿刘备,我二弟天下无敌! > 第166章 你烧的不是粮,是三百年恨

第166章 你烧的不是粮,是三百年恨(2 / 2)

尖锐的哨音刺破云霄,远方的山林中,立刻传来了同样的回应。

他当机立断,命令民夫立刻放弃旧道,将所有粮车赶上旁边崎岖难行的山脊小路。

同时,他对着身边一名乌桓少年用半生不熟的胡语低吼几句。

很快,附近的乌桓妇孺被组织起来,连夜用干草扎了上千个草人,给它们穿上破旧的甲胄,手中插上旗帜,密密麻麻地立在被废弃的旧粮道两侧。

远远望去,火光之下,旌旗招展,宛如一支大军在此驻扎。

次日天明,曹军果然发动。

随着一声令下,旧粮道下埋设的管道中火油喷涌而出,瞬间燃起滔天大火,黑烟滚滚,直冲云霄。

然而,他们烧毁的,不过是一座由草人构成的空营。

柳城东门,蹋顿的攻势在气运加持之下,如狂涛拍岸。

他亲率狼骑,身先士卒,手中弯刀卷起血浪,连斩曹军三员大将,大军势如破竹。

然而,当他攻破一道外围防线,看到的却是曹军驱赶着城中大量的汉人百姓,将他们推在阵前,作为抵挡乌桓铁蹄的肉盾。

看着那些手无寸铁、满脸惊恐的汉人百姓,蹋顿的滔天怒火,竟在瞬间冷却下来,化为刺骨的寒意。

副将苏仆延双眼血红,嘶吼着请命:“大单于!屠城!用这些汉人的血,来祭奠我们死去的勇士!”

蹋顿却猛地举起弯刀,没有劈向敌人,而是狠狠地劈在身前的土地上,刀锋深陷,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。

他缓缓转头,看着自己麾下那些同样被仇恨点燃的将士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我若屠城,与当年屠戮我族人的那些汉将,有何区别?那我蹋顿,还回这片草原做什么?”

他下令,大军后撤,围而不攻。

随即,他命弟弟楼班用汉话,向城头高声喊话:“城中汉家兄弟听着!我乃乌桓大单于蹋顿!奉刘使君之命,前来讨伐国贼曹操!降者免死,胁从不问!愿随我乌桓归乡者,授田百亩,牛羊十头!”

这番话,如同一颗巨石投入死水。

城中被裹挟的汉卒本就军心不稳,听闻此言,更是人心浮动。

当夜,便有两营汉卒哗变,斩杀曹军将官,大开城门。

军帐之内,随军的巫师赵直辗转反侧。

他忽入梦境,只见一片被白雪覆盖的草原上,一头神骏非凡的金鹿踏雪而来,但它头顶的一支鹿角已然折断,殷红的鲜血不断滴落,将纯白的雪地点染得触目惊心。

赵直猛地从梦中惊醒,冷汗湿透了衣背。

他连滚带爬地冲入蹋顿的大帐,声音颤抖地急报:“大单于!神鹿示警,此乃‘旧恨当断’之兆!我族与汉人的仇恨,必须由您亲手斩断!若再起屠戮之心,气运必将反噬,远在南郑的刘使君……危矣!”

蹋顿凝视着帐中跳动的篝火,赵直梦中的景象仿佛就在那火焰中上演。

良久,他站起身,大步走出营帐,命人取来那面代代相传、绣着黑色苍狼的祖传战旗。

在数万乌桓勇士的注视下,他亲手将战旗投入火中。

火焰冲天而起,将他的脸映得通红。

他双膝跪地,向着南郑的方向,向着那片他渴望回归的草原,郑重起誓:“长生天在上!我蹋顿在此立誓,从今往后,乌桓只守家园,不犯中原。我族人流的血,到我为止!谁若违此誓言,如此旗,化为飞灰!”

捷报雪片般传回南郑,刘忙紧绷的心弦正欲松开,心口却毫无征兆地传来一阵前所未有的剧痛,仿佛整个心脏被人活生生捏爆。

他的眼前,一幅画面闪电般划过——那是母亲躺在病榻上,气息奄奄,对他展露最后一个微笑的场景。

画面清晰无比,却又在下一刻彻底模糊,化为一片混沌。

他一个踉跄,伸手扶住桌案,口中喃喃自语,带着一丝孩童般的茫然:“我……我又忘了什么?”

恰在此时,小鼎端着一碗新炖的热粥快步走入,看到刘忙摇摇欲坠的样子,大惊失色,连忙上前扶住。

他看着刘忙空洞迷茫的眼神,鼻头一酸,声音哽咽道:“王,您忘了……这是您娘亲,在您小时候,教您煮的第一锅粥。”

刘忙身躯一震,缓缓低下头,怔怔地看着碗里那普普通通的米粥。

他下意识地伸手摸向自己的胸口,那里,原本如江河奔腾的金光气运,此刻竟变得微弱不堪,如同风中残烛,甚至隐隐出现了断裂的迹象。

系统冰冷的提示音再次响起:【严重警告:检测到宿主核心记忆锚点出现松动,建议立刻暂停“气运外放”,否则将有神魂崩解之危。】

也就在这一瞬间,遥远的北方天际,一道璀璨夺目的青光自柳城方向冲天而起,扶摇直上,仿佛要与天上的北斗星相连!

南郑城头之上,一直负责观测天象的老碑猛地抬起头,浑浊的双眼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,他指着那道贯穿天地的青光,用尽全身力气,嘶声呐喊:“王!是鼎心!是那草原的鼎心……在回应他!”

静室内,刘忙对外界的一切恍若未闻。

他的世界,只剩下眼前这碗散发着淡淡米香的粥。

那味道如此熟悉,却又如此陌生,像是一把钥匙,悬在他记忆大门的门锁前,他却怎么也想不起,该如何将它插进去,转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