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在张浩于世界屋脊劈开生命禁区坚冰的同时,怒江峡谷的深夜,陆青屿正对着满屏的3D心脏模型和数据,与屏幕那头的马库斯激烈讨论。他们的项目,被林默命名为 “海燕计划” ,寓意着要像海燕一样,轻盈、敏捷地穿越重洋,为遥远的基里维纳群岛带去希望。
“马库斯,你提供的这种可吸收封堵器数据很好,但成本还是太高了。”陆青屿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,“基里维纳卫生部去年的全国卫生预算,可能都买不起十个。”
屏幕那头的马库斯靠在苏黎世公寓的椅子上,同样一脸疲惫:“我明白,青屿。但这是目前能找到的、最符合‘极简’要求的成熟产品。如果完全重新设计一款低成本产品,研发周期和认证流程会很长。”
“我们等不起,那些孩子更等不起。”陆青屿语气坚定,“我们必须换一个思路。也许……我们不该执着于最‘完美’的产品,而是寻找最‘合适’的替代方案。”
她调出了一份尘封的文献:“看这个,十几年前有学者提出过一种利用特殊形状记忆合金丝,在血管内‘编织’成网进行封堵的构想,因为操作复杂未能推广。但如果我们把它和现在的介入导丝技术结合,设计一个傻瓜式的‘编织器’呢?”
马库斯眼睛一亮:“就像……用鱼线编织渔网?这个思路很大胆!成本可以降到极低!但可靠性……”
“可靠性需要在模拟器和动物实验上验证。”陆青屿接过话,“但这给了我们一个方向——用智慧和流程创新,弥补设备的不足。”
两人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,讨论的方向从“寻找现有廉价设备”转向了“创造性地组合和改造现有技术”。他们开始构思一种模块化的介入工具包,包含几种最基本、最便宜的导丝、导管和那个尚在概念中的“记忆合金编织器”,再配以极其详尽的、图文并茂甚至带有短视频的操作手册。
然而,技术难题刚现曙光,文化隔阂的挑战接踵而至。
基里维纳卫生部负责对接的官员,发来了他们对初步方案的反馈。邮件很客气,但提出的问题却让陆青屿和马库斯面面相觑。
“他们询问,手术过程中是否需要禁忌某些食物?是否需要特定的祭祀仪式来安抚祖先之灵?”
“他们担心,如果手术失败,外来医生的‘玛纳’(一种波利尼西亚文化中的超自然力量)是否会留在孩子体内,带来厄运?”
“他们希望,所有医疗文书和培训材料,除了英语,最好能有简单的基里维纳语注释……”
这些问题,完全超出了纯医学和技术范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