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2章 抉择与风骨(2 / 2)

他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,转身走向了临时病房。但他的背影,在峡谷灰暗的天光下,显得格外挺拔,也格外孤独。

后果,来得比想象中更快。

首先发难的是福贡县所属的州卫生局。局长亲自打来电话,语气不再是之前的热情支持,而是带着官腔的质疑:“林教授啊,听说您拒绝了京城很重要的医疗任务?这……影响很不好啊!我们基层工作,也需要讲政治、顾大局嘛!现在上面对我们州里的支持力度,可能会重新评估了……”

紧接着,滨海附一院内部也出现了杂音。原本就有些嫉妒林默资源倾斜的部分中层干部,开始私下议论:

“太狂妄了!连那种级别的领导都敢拒绝?”

“真以为拿了个国际赞誉就了不起了?这不给院里惹祸吗!”

“ ‘星火计划’ 这下怕是要被穿小鞋了。”

甚至,一直隐藏在暗处的“华东中心”也趁机蠢蠢欲动。网络上开始出现新的、指向性更明确的“爆料”:《论某些专家“沽名钓誉”背后的真实面目》、《是医者仁心还是恃才傲物?浅析林某拒绝为国手治疗的深层原因》。

舆论的风向,在有心人的引导下,又开始变得微妙起来。

这一切,通过苏晚晴和张浩的渠道,断断续续传到了林默耳中。他依旧每天带着筛查小队早出晚归,深入更偏远的村寨,面对更多期盼的眼神。只是在深夜整理病例时,他会偶尔停下笔,看着窗外漆黑的峡谷,眉头微蹙。

他知道,他选择的这条路,注定布满荆棘。但他从不后悔。

几天后,一个消息传来:京城的徐老,由首都心脏中心的王教授主刀,手术历经艰险,但最终成功了。

与此同时,林默在福贡县医院,依靠着刚刚运抵的便携式血气分析仪和连夜协调来的特殊药物,成功为一名出现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的先心病患儿稳定了内环境,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。孩子的父母,一对不善言辞的傈僳族夫妇,对着林默就要下跪,被他死死扶住。

看着孩子恢复平稳的呼吸,看着家长泪流满面的脸,林默觉得,一切都值了。

他用自己的风骨和坚守,扞卫了作为医者最朴素的公平——生命至上,先来后到。

虽然,代价是来自上层的不满和更汹涌的暗流。但他相信,真正的医者,脚下站稳的是良知,心中装的是苍生,而非权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