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U里的时间,是以小时,甚至分钟为单位计算的。对于扎西而言,对于守护他的医护团队而言,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场无声的战役。
术后第六小时,陆青屿预警的第一个节点到来——凝血功能紊乱。
由于体外循环和Eo运转对血液成分的破坏,以及患者本身肝功能不佳,扎西的Aptt(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)显着延长,这意味着他的血液不易凝固,存在出血风险。但同时,Eo管路本身又容易形成血栓,这又是一个矛盾。
“根据模型,建议在维持当前肝素抗凝水平的基础上,少量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和凝血因子,微调平衡。”陆青屿的声音通过远程系统传来。
IcU主任看向林默。林默仔细查看了最新的化验单和临床征象(引流液不多,无新发出血点),果断拍板:“按陆工的建议执行。严密观察引流液和皮肤黏膜。”
用药执行下去,数小时后复查,Aptt回到了相对安全的区间。第一道坎,平稳度过。
术后第十二小时,电解质危机悄然而至。
“血钾6.1ol\/L!危急值!”护士急促的报告声让IcU内的气氛瞬间紧张。高钾血症会导致致命性的心律失常。
“利尿剂效果不佳,Eo流量大,细胞破坏可能是主因。”IcU医生快速分析。
“立即给予葡萄糖酸钙静脉推注保护心肌,高糖+胰岛素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,准备降钾树脂!”林默的指令清晰迅速,这是应对高钾的标准流程,但时机和剂量的把控至关重要。
药物作用下,血钾缓缓下降。但大家不敢松懈,因为血钾水平往往会有反弹。
果然,在术后第十八小时,血钾再次升高。这一次,林默在标准方案外,增加了一条:“调整Eo置换液的钾离子浓度,从基础水平再下调0.5ol\/L。”
这是一个非常精细的调整,需要对Eo管理有极深的理解。灌注师依言调整。通过多种途径协同作用,扎西的血钾终于被稳稳地控制在了安全范围。
《时代脊梁》的摄制组无法进入IcU核心区域,但他们记录下了医生护士们匆忙的脚步、凝重的神色,以及林默团队与IcU医生在办公室内对着数据和影像激烈而简短讨论的场景。这些画面,比任何表演都更能体现生命的脆弱与医者的坚守。
术后第二十四小时,一个新的挑战出现——体温升高。
“体温38.5c,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升高,考虑感染可能!”IcU主任的语气无比严肃。感染,是Eo支持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,也是最大的死因之一。
“留取血培养、痰培养、导管尖端培养。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覆盖。”林默沉着应对,“仔细排查所有可能的感染源,尤其是血管通路部位和肺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