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6章 “高原沉默杀手”(1 / 2)

江源市第一医院会议室,接风宴的简单茶点还未动,气氛已然被院长吴涛引入的沉重话题所笼罩。投影仪的光束打在幕布上,映出的不是欢迎词,而是一张张心脏彩超和ct影像图,以及几份令人心惊的病历摘要。

“林主任,苏主任,各位专家,江源的情况,比预想的更复杂。”吴涛的声音带着疲惫,“我们这里不仅是风湿性心脏病的重灾区,近十年来,还出现了一种区域性、聚集性发生的特发性重度肺动脉高压(IpAh)。”

“特发性肺动脉高压?”张浩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,脸色微变。他清楚这意味着什么——一种病因不明、预后极差的恶性肺血管疾病,被称为“心血管领域的癌症”。平均生存期极短,且治疗手段非常有限。

“没错。”吴涛切换图片,展示了一些令人沮丧的数据,“患者主要集中在江源北部几个高海拔乡镇,发病年龄相对年轻,很多是三四十岁的壮劳力。早期症状隐匿,就是容易气促、乏力,往往被忽略。等到出现明显胸痛、晕厥、下肢水肿时,肺血管阻力已经高到极其可怕的程度,右心室严重扩大衰竭。”

屏幕上出现一位中年男性的心脏核磁影像,本该小而有力的右心室,如同一个吹胀的气球,室壁被拉伸得薄如纸张,而左心室则被挤压得变形。

“像这样的心脏,随时可能‘罢工’。药物效果很差,死亡率……非常高。”吴涛的语气无比沉重,“我们称之为‘高原沉默杀手’。因为它悄无声息地来,一旦发作,几乎就是夺命。”

马保国面色凝重:“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本就棘手,再加上地域聚集性,难道有未知的环境或遗传因素?”

“我们怀疑过,”本地的呼吸内科主任接过话,“但做了很多环境监测和基因筛查,目前没有明确指向。而且,传统的靶向药物在这里的效果,似乎也比文献报道的要差。很多患者……等不到肺移植。”

肺移植,是终末期IpAh的唯一根治希望,但供体稀缺,费用高昂,对于江源的患者来说,遥不可及。

会议室陷入了更深的沉默。如果说龙泉的尘肺病是明确的“敌人”,林默可以用精妙的手术刀去精准清除;那么江源的这个“沉默杀手”,则隐藏在迷雾之中,找不到病因,现有的武器(药物)又效果不彰,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,令人无力。

苏晚晴看向林默。他依旧沉默着,目光紧盯着幕布上那颗被肺动脉高压摧残得变形的心脏影像,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、极有节奏地轻轻敲击。熟悉他的人知道,这是他遇到极其复杂难题时的表现。

“目前,你们如何管理这些病人?”林默终于开口,声音平稳,听不出情绪。

“主要是对症支持,使用我们能获取到的、患者能负担起的靶向药物延缓进展,处理右心衰……但,杯水车薪。”呼吸内科主任无奈道。

林默站起身,走到幕布前,几乎贴上那张触目惊心的心脏影像。

“病因不明,药物不敏,肺移植不可及。”他缓缓说出当前困境的三座大山,每一个字都敲在在场每个人的心上。

然后,他转过身,目光扫过吴涛,扫过本地医生,也扫过自己的团队成员。

“所以,常规路径走不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