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2章 书记家的晚饭(2 / 2)

“妈。”苏晚晴迎上去,挽住母亲的胳膊,“这就是林默。”

林默立刻站起身,依旧是那副挺拔的姿态,但眼神里少了几分面对苏衡时的锐利,多了一丝面对未知领域的审慎。“叶教授,您好。”他微微躬身。

叶知秋笑着打量林默,目光柔和却带着洞察力。“小林是吧,常听晚晴和她爸爸提起你。果然一表人才。”她的视线在林默身上停留片刻,又扫过茶几上那套精装的莎士比亚全集,眼中笑意更深了些,“别站着,坐,坐。饭菜马上就好。”

众人重新落座。叶知秋很自然地接过话头,没有继续医学话题,而是转向了林默:“小林,听晚晴说,你读书时就能啃厚厚的英文原版医学专着?像《格氏解剖学》那种?”

这个问题有些出乎林默的预料。他斟酌了一下用词,回答道:“是的,叶教授。医学更新速度很快,阅读原版能获取最前沿的信息。而且,精确的术语翻译很重要。”

“哦?”叶知秋饶有兴趣地倾身,“那我们算是同行了,我也常常为了一个词的古英语释义或者文化背景查上半天资料。你觉得,医学的这种‘精确性’,和我们文学解读中可能存在的‘多义性’,有没有什么奇妙的冲突或者共通点?”

这个问题带着浓厚的人文社科色彩,巧妙地绕开了林默不熟悉的中医,切入了一个跨界思考的领域。林默略一思考,没有直接回答共通点,而是基于自己的认知说道:“在医学上,一个术语的误读可能意味着错误的诊断和治疗。比如,‘动脉夹层’和‘动脉瘤’是完全不同的病理过程。但在文学领域,”他顿了顿,似乎在组织语言,“晚晴说过,不同的解读可能丰富了作品的内涵。这是……两种不同的逻辑体系。”

他没有强行附会,而是清晰地划定了界限,并承认了另一套体系的价值。

叶知秋听得很认真,不但没有因为他的“划界”而不悦,反而赞赏地点点头:“思路很清晰。不像我们有些学生,写论文喜欢生搬硬套各种理论,故弄玄虚。”她说着,似笑非笑地瞥了女儿一眼。

苏晚晴立刻抗议:“妈!你说我就说我,干嘛地图炮我们整个文学院?”

众人都笑了起来,客厅里的气氛彻底松弛下来。

晚饭时,餐桌上的话题更加轻松。叶知秋问了些林默家里的情况,林默一一作答,虽然言简意赅,但态度诚恳。苏衡也暂时放下了书记的身份,聊了些医院里的趣事,偶尔还会问问林默对某个医疗政策的看法。

林默的回答依旧直接,但少了最初的刻板,多了一份在长辈面前的尊重。他甚至主动给苏晚晴夹了一次她爱吃的菜,动作虽然略显生硬,却让苏晚晴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。

饭后,林默和苏晚晴帮忙收拾碗筷。在厨房,苏晚晴小声对林默说:“表现不错嘛,林大夫。除了开场那个‘血压警告’有点惊悚。”

林默清洗着手中的盘子,水流哗哗作响。他侧头看了苏晚晴一眼,低声道:“数据反馈,应激激素水平在进门三十分钟后已回落至正常范围。”

苏晚晴噗嗤一笑,用手肘轻轻碰了他一下:“你就不能感性一点说‘因为你和叔叔阿姨都很好’?”

林默动作顿了顿,似乎在处理这个“感性”指令,然后“嗯”了一声,算是回应。

离开苏家时,苏衡和叶知秋送到门口。

“小林,星火计划是院里接下来的重点,也是很多眼睛盯着的地方,你心里要有数。”苏衡最后叮嘱了一句,语气恢复了几分书记的凝重。

“明白,苏书记。”林默点头。

“有空常来坐坐,小林。”叶知秋的笑容依旧温和,“下次来,尝尝我新学的红酒炖牛肉,不谈医学,只聊文学。”

“好的,叶教授。”林默应下。这个邀约似乎比讨论药膳让他感觉更自在。

回程的车里,窗外是流动的城市灯火。

“怎么样?我爸妈没那么可怕吧?”苏晚晴笑着问。

林默目视前方,专注开车,过了一会儿,才缓缓说道:“叶教授思维敏锐,苏书记……嗯,血压需要注意。”

苏晚晴翻了个白眼,却又忍不住笑出来。算了,指望这家伙说出什么甜言蜜语是不可能的。能顺利度过今晚,已经是里程碑式的胜利了。

她靠在椅背上,看着林默线条清晰的侧脸,心里一片宁静。这就是她选择的人,一个用手术刀和生理指标理解世界,偶尔需要她来翻译人情世故的男人。

而前方,杂交中心还有无数挑战,星火计划即将启航,王副院长的阴影也从未远离。但此刻,车厢内弥漫着一种淡淡的、名为“家”的暖意,足以驱散任何来自外界的寒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