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胎穿农家子,科举来扬名 > 第318章 将计就计徐奎掌兵 内忧外患世子失据

第318章 将计就计徐奎掌兵 内忧外患世子失据(2 / 2)

蜀王醒来的喜悦,如同阴霾中的一缕阳光,暂时驱散了王府多日的压抑。然而,这缕阳光还没来得及普照,更大的暴风雨便接踵而至。

吴信大败、仅率四千残兵退守石岭关、南疆局势危在旦夕的八百里加急军报,如同又一记重锤,狠狠地砸在了刚刚松了口气的世子赵元启心头!

“什么?!吴信……一万大军……几乎全军覆没?退守石岭关?这……这怎么可能?!”赵元启拿着军报的手剧烈颤抖起来,脸色瞬间变得比纸还白。他本就因父王之事心力交瘁,毫无处理重大军务的经验,此刻闻此惊天噩耗,只觉得天旋地转,大脑一片空白,完全乱了方寸。南疆若失,蛮兵长驱直入,蜀中将永无宁日!他该怎么办?谁能帮他?

“世子殿下!世子殿下!此刻万万不可慌乱啊!”眼见世子惊慌失措,一旁的老成持重的王府长史(主管王府文书典籍事务的高级属官)连忙上前,急声劝谏,“当务之急,是立刻派兵增援石岭关,绝不能让蛮兵突破石岭关,威胁武阳郡城乃至成都!同时,应即刻上奏朝廷,请求陛下发中央禁军精锐入蜀平叛!南疆蛮族此次来势汹汹,非我蜀中一己之力可轻易平定矣!”

长史的话,让六神无主的赵元启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。他像是溺水的人,连忙问道:“对!对!增兵!求援!可是……可是派谁去?成都……成都还有多少兵马?谁能担此重任?”

长史沉吟片刻,低声道:“世子,成都虽有三万王府卫队,但需留守大部护卫王府和成都重地,不可轻动。能抽调出征的……目前看来,唯有徐奎将军麾下的成都本部兵马,约有一万五千人,皆是精锐。徐将军久在蜀中,熟知地理,作战勇猛,曾多次平定蛮夷骚乱,经验丰富,或可当此大任!应速召徐将军入府议事!”

“徐奎将军?”赵元启此刻已无暇深思,只觉得长史言之有理。徐奎是父王倚重的大将,平时对自己也算恭敬,似乎确实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。“好!就依长史!快!快传徐奎将军!”

不久,身披甲胄、一脸“凝重”和“忠勇”之色的徐奎,大步走入王府议事厅,躬身行礼:“末将徐奎,参见世子殿下!”

“徐将军免礼!”赵元启如同看到了救星,也顾不上什么礼仪客套,直接将吴信兵败、南疆危急的情况说了一遍,然后急切地说道,“徐将军,如今南疆危殆,非将军不能力挽狂澜!本世子命你,即刻率领本部兵马,火速驰援石岭关,击退蛮兵,稳定南疆!”

徐奎心中狂喜,但脸上却露出“沉重”和“为难”的神色,他单膝跪地,抱拳道:“世子殿下信任,末将万死不辞!只是……世子明鉴,五溪蛮此次叛乱,规模空前,吴信将军一万精锐尚遭此大败,可见蛮兵势大,且狡诈异常。石岭关虽险,但若蛮兵长期围困,或分兵绕道,后果不堪设想。末将麾下虽有一万五千将士,但要确保必胜,一举荡平蛮患,恐……恐兵力尚有不足。”

他抬起头,目光“诚恳”地看着赵元启:“为保万全,为蜀中安危计,末将斗胆,请世子殿下允准,再拨付五千精锐,凑足两万之数!末将必亲率这两万儿郎,星夜驰援,不破蛮兵,誓不还朝!”

两万兵马?这几乎是成都留守兵力的一半还多了!赵元启闻言,心中闪过一丝犹豫。但看到徐奎那“忠勇可靠”的模样,再想到南疆糜烂、石岭关危在旦夕的紧急军情,以及长史之前的建议,他此刻只想尽快平息叛乱,稳住局面,根本无暇去深思徐奎索要更多兵权的深层意图。

“好!就依将军!”赵元启一咬牙,做出了他执政以来最重要的、也是最为致命的决定,“本世子准你所请!拔与你两万兵马!蜀中南疆的安危,就全托付给徐将军了!”

“末将……领命!必不负世子重托!”徐奎强压住内心的狂喜和得意,深深叩首,嘴角在无人看见处,勾起一抹阴谋得逞的冷笑。

兵符印信,很快交接完毕。徐奎手持调兵虎符,大步走出蜀王府。两万蜀中最精锐的兵马,终于尽入他手!晋王殿下的大业,又向前迈进了关键一步!至于南边的五溪蛮?不过是互相利用的棋子罢了。下一步,就是如何利用这支大军,以及南疆的乱局,为自己,也为晋王,谋取最大的利益了。

而年轻的世子赵元启,在徐奎离去后,才隐隐感到一丝不安,但军情紧急,诏令已下,他已无法回头。他只能一边焦急地等待着南疆的消息,一边按照长史的建议,亲自起草奏章,以最急迫的言辞,向洛阳朝廷陈述蜀中危局,恳请皇帝伯父速发援兵。

蜀中的局势,在内外交困、主少国疑的背景下,正朝着幕后黑手精心设计的方向,加速滑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