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莲教在山东紧锣密鼓地利用劫掠来的百万白银大肆采购原料、秘密制造“震天雷”之际,一张由陈彦亲手布下的暗网,终于捕捉到了第一缕蛛丝马迹。
山东,青州府,地下密窟。
“白虎堂”堂主黑鹞(绑匪头子)与身披官袍、实为白莲教“青木真人”的青州太守冯明远,正相对而坐。两人面前摊开着一张巨大的采购清单,上面罗列着硝石、硫磺、上等木炭、精炼铁砂等物,数量极为惊人。
“冯太守,此次采购进展神速,多亏了您的官印路引和渠道。”黑鹞语气带着恭维,但眼中难掩兴奋,“有这百万白银开路,加上您的掩护,各地分坛建立的工坊已初具规模,第一批‘震天雷’的试制非常成功!”
冯明远抚须微笑,眼中闪过一丝得意,但更多的是谨慎:“黑鹞堂主过誉了。此事关乎圣教大业,冯某自当尽心竭力。如今原料充足,工坊隐蔽,正是加紧赶制之时。不过,如此大规模的采购,虽借官仓调拨、军械维修等名目,但时日一长,难免引人注目。还需小心为上,分批分量,化整为零。”
“太守所言极是。”黑鹞点头,“教主有令,要快,更要多!我已吩咐下去,加大采购力度,不仅是山东境内,邻近的河南、直隶乃至江南,只要有货,不惜溢价收购!务必在最短时间内,囤积足够制造数万乃至十万‘震天雷’的原料!”
“数万?十万?”冯明远闻言,心中也是一震,仿佛看到了那毁天灭地的场景,他深吸一口气,压下激动,“好!本官会动用所有关系,确保运输通道畅通无阻!让这‘震天雷’,成为我圣教荡平伪朝的雷霆之威!”
在冯明远的官身庇护和黑鹞的疯狂采购下,海量的白银如同流水般花了出去,换来了堆积如山的各种原料,通过隐秘的渠道,源源不断地运往散布在各处的白莲教秘密工坊。
这一日,一支来自江南的大型商队,满载着最后一批、也是数量最大的一批上等硝石和精炼硫磺,在完成了与黑鹞心腹的交接,收取了巨额银两后,离开了青州地界,准备返回江南。商队首领赵掌柜 看着车上沉甸甸的几箱白银,心中既兴奋又有些不安。这次交易量巨大,对方出手阔绰得惊人,而且似乎对货物来源不甚在意,只要品质上乘。他虽然赚得盆满钵满,但商人的直觉让他觉得这笔生意透着几分古怪。
商队迤逦而行,数日后,抵达了山东行省首府济南府 城外。时近黄昏,城门口车马行人络绎不绝,守城的兵丁正在例行检查。
“停车!接受检查!”一名队正模样的军官挥手拦下了这支规模不小的商队。
赵掌柜连忙下车,满脸堆笑地迎上去,递上路引和货单:“军爷辛苦,小的是江南‘永盛号’的掌柜,这是路引和货单,车上都是些寻常货物。”
军官接过文书,粗略看了看,又扫了一眼车队,目光落在了队伍中间几辆遮盖得严严实实、显得格外沉重的马车上:“那几辆车,装的什么?打开看看!”
“是是是,军爷,就是些……些药材和土产。”赵掌柜心中咯噔一下,那几辆车正是刚交易得来的白银!他一边应付,一边悄悄塞过去一小锭银子。
军官掂了掂银子,脸色稍缓,但职责所在,还是示意手下上前查验。两名兵丁掀开篷布一角,顿时被里面码放整齐、白花花的银锭晃花了眼!
“头儿!是……是银子!好多银子!”兵丁惊呼道。
军官脸色一变,这么多现银,非同小可!他立刻上前,仔细查看。只见那些银锭规格统一,底部似乎还带着官铸的印记。他想起近日上官似乎下达过密令,要严查大宗来历不明的官银流通。
“这些银子哪来的?”军官厉声问道。
赵掌柜额头见汗,支吾道:“是……是刚在青州做完一笔生意,收到的货款……”
“货款?什么生意需要支付如此巨额的现银?”军官疑心大起,他拿起一锭银子,入手沉甸甸,翻过来查看底部。阳光下,银锭底部的官印清晰可见。军官心中一动,忽然想起密令中似乎还提到一种特殊的查验方法。他环顾四周,见不远处有个兵丁正在点燃灶火准备晚饭,便拿着那锭银子走过去,道:“借个火。”
在赵掌柜和兵丁疑惑的目光中,军官将银锭底部凑近那跳跃的柴火火焰,微微转动角度。
奇迹发生了!
在炽热的火光 映照下,那原本看似平常的银锭底部,一个极淡极淡、若隐若现的“御” 字暗记,竟然清晰地显现了出来!
“果然有鬼!”军官倒吸一口凉气,猛地站起,厉声喝道:“来人!将这些人和银子,全部扣下!一个不准放走!立刻飞马禀报知府大人和按察使大人!”
“军爷!冤枉啊!这是小民正经生意所得啊!”赵掌柜吓得魂飞魄附,连声喊冤,但已被如狼似虎的兵丁按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