播磨国西南边境,一处名为鹿背山的山谷盆地。
这里距离加古川主战场约八十里,地势相对平缓,是连接畿内与西国的重要通道之一。此刻,盆地外围的山坡上,杂乱地分布着数十个大小不一的营寨,旌旗各异,服色混杂。这正是响应后奈良天皇诏令,从大和、纪伊、河内、乃至大内、尼子等西国势力赶来的勤王联军的临时驻地。
然而,这支号称数万的联军,此刻却显得士气低落,逡巡不前。原因无他,在盆地唯一的出口方向,一支军容严整、戒备森严的军队,如同铁锁横江,牢牢扼守住了通往加古川战场的要道。这支军队打着的,正是足利幕府重臣、细川家的二引两军旗!统帅正是细川高国!
细川高国用兵老辣,他并未主动进攻这群乌合之众,而是依险立寨,深沟高垒,摆出一副坚守阻援的架势。他派出小股精锐骑兵不断袭扰联军粮道,打击其斥候,使得联军内部人心惶惶。各大名之间本就互不统属,各有算计,兵力、装备、训练更是参差不齐。面对细川高国这支久经战阵的幕府精锐,谁也不敢率先发起进攻,生怕消耗自家实力,为他人做嫁衣。联军大营内,整日争吵不休,是战是退,莫衷一是。
“大内义隆大人!尼子晴久大人!我等在此空耗粮秣,畏敌如虎,岂是勤王之道?若天皇陛下有失,我等有何颜面立于天地间!”一位来自河内的畠山家武将激动地说道。
“哼!说得轻巧!细川高国乃沙场名将,麾下皆是百战精锐!我军虽众,却如一盘散沙!贸然进攻,无异以卵击石!不如暂且退兵,等待时机!”大和的筒井家代表则持保守态度。
“等待?等到何时?等到京都那个伪帝坐稳了江山吗?!”纪伊的杂贺党首领脾气火爆地反驳。
就在这纷乱之际,一骑快马冲破外围警戒,直驰中军大帐。马上的骑士风尘仆仆,却目光锐利,正是三井忠信派出的心腹家臣三井良介。他高举一枚刻有菊水纹和“三井”花押的令牌,朗声道:“奉内藏头三井忠信大人之命!有要事求见诸位大人!事关陛下安危与勤王大业!”
守卫验明令牌后,不敢怠慢,立刻引其入帐。帐内,大内义隆、尼子晴久、畠山义就等主要大名的代表齐聚一堂,目光都聚焦在这位不速之客身上。
三井良介环视众人,深吸一口气,沉声道:“诸位大人!在下三井良介,奉三井忠信大人及……陛下密令前来!”
“陛下密令?”帐内顿时一片哗然!天皇不是被困在加古川南岸的大雍军营中吗?
“不错!”三井良介语出惊人,“陛下圣驾,已在三井大人护卫下,悄然离开大雍大营,不日即将抵达此处!”
“什么?!陛下亲临?!”众人皆惊,面面相觑,难以置信。
“千真万确!”三井良介继续道,声音激昂,“陛下圣意已决!欲亲率我等忠义之士,与那阻路的细川逆贼,决一死战!陛下有言:社稷危难,朕岂能安坐于后方?当与将士们同甘共苦,共击国贼!”
他目光扫过众人脸上震惊、犹疑、乃至激动的神色,抛出了最关键的计划:“然,细川军势大,硬拼非是上策。陛下已有万全之策!待陛下驾临,将亲率一军,从内侧(指细川军靠近加古川的一面)主动进攻细川本阵!吸引其主力注意力!届时,请诸位大人率联军主力,看准时机,从外侧(即我军目前所在位置)猛攻其营寨!形成内外夹击之势!必能一举击溃细川!打开通往主战场的通道!”
“内外夹击?陛下亲冒矢石?”大内义隆目光闪烁,显然被这个大胆的计划和天皇亲临的消息所震动。
“此计…倒是可行!只是…陛下安危……”尼子晴久则更担心天皇的安全。
“陛下为社稷都不惜此身,我等臣子,还有何可犹豫的?!”畠山义就猛地站起,情绪激动,“我畠山家,愿为前驱!”
在三井良介的鼓动和“天皇亲征”的巨大号召力下,再加上“内外夹击”这个看似可行的战术,原本犹豫不决的各大名终于达成了共识:整军备战,等待陛下信号,合力击破细川!
------
两日后,深夜。后奈良天皇在三井忠信及五百北面武士的护卫下,历经艰险,终于秘密抵达了联军大营。天皇的突然现身,如同在滚烫的油锅中泼入了一瓢冷水,瞬间点燃了所有勤王军将士的激情!“天皇万岁!”的欢呼声虽然被刻意压低,却依然在山谷中回荡。天皇虽然面容憔悴,但眼神坚定,他亲自巡视各营,用略显沙哑却充满力量的声音激励将士,承诺功成之后,必不吝封赏!联军士气为之大振!
次日拂晓,天色微明。鹿背山盆地内侧(靠近加古川方向),一面日之丸御旗突然竖起!紧接着,战鼓擂响,以畠山义就部为先锋,后奈良天皇乘坐御辇(由精锐武士护卫),在三井忠信等人的簇拥下,亲自督战,向细川军阵地发起了决死冲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