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胎穿农家子,科举来扬名 > 第255章 匈奴求亲辱国体 君臣同心斥狂言

第255章 匈奴求亲辱国体 君臣同心斥狂言(1 / 2)

景和元年夏,匈奴使团一行百余人,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,穿过熙熙攘攘、繁华似锦的洛阳天街,进入了巍峨肃穆的皇城。使团正使,是匈奴大单于的堂弟,左贤王呼衍贺,此人年约三旬,身材魁梧,高鼻深目,虽身着匈奴贵族华服,但眉宇间带着一股草原民族的桀骜与精明。他一边走,一边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这座大雍帝国的权力中枢,眼中时而闪过惊叹,时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。

紫宸殿上,大朝会。

新帝赵宸端坐于龙椅之上,头戴十二旒冕冠,身着玄衣纁裳,神情庄重,不怒自威。丹陛之下,文武百官分列左右,肃穆无声。整个大殿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。

“宣——匈奴使臣觐见——!” 内侍尖细悠长的唱喏声,打破了殿内的寂静。

左贤王呼衍贺整理了一下衣冠,带着副使,手捧覆盖着黄绫的国书匣,迈着略显倨傲的步伐,走入大殿,依礼躬身(并未行全跪拜大礼):“匈奴使臣,左贤王呼衍贺,奉我大单于之命,参见大雍皇帝陛下!愿皇帝陛下万岁!并呈上我大单于国书!”

内侍上前接过国书匣,恭敬地呈递到御前。

赵宸展开国书,仔细阅览。国书的措辞表面上还算恭敬,表达了匈奴新任大单于对“大雍新皇登基”的“祝贺”,以及希望“两国偃旗息鼓,永结盟好,签订百年和约,使边民安居乐业”的意愿。

赵宸看完,将国书递给身旁的内侍,示意其宣读。内侍朗声将国书内容宣读一遍,殿内群臣静静聆听。

待内侍宣读完毕,呼衍贺上前一步,脸上堆起看似诚恳的笑容,声音洪亮地说道:“尊敬的大雍皇帝陛下!我大单于心怀至诚,愿与贵国永息干戈,此乃造福两国黎民之善举!为表诚意,我大单于特命外臣带来草原珍宝百车,骏马千匹,作为聘礼!”
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殿上群臣,图穷匕见,提高了声调:“我大单于久闻大雍公主,贤淑端庄,仪态万方,心向往之!故,外臣斗胆,代我大单于向皇帝陛下提亲!恳请陛下赐婚,将一位大雍公主,下嫁我大单于,结为秦晋之好!如此,翁婿之亲,胜过盟约万倍!则我匈奴与大雍,真可称兄弟之邦,百年之内,绝无兵戈之患!此乃天大的美事,还望陛下成全!”

“和亲?!”

此言一出,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,顿时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的骚动!

龙椅上的赵宸,脸色瞬间沉了下来,握着龙椅扶手的手指微微收紧。他登基不久,后宫嫔妃尚少,子嗣更是没有。先帝(太上皇)所出公主,适龄未嫁者,唯有他最年幼的姑姑,永宁公主赵婉。永宁公主是太上皇晚年所得,年纪与赵宸相仿,自幼一起在宫中长大,感情甚笃。这位小姑姑性情温婉,对他这个侄儿皇帝关怀备至。如今,匈奴竟妄想求娶他视若亲妹的小姑姑,远嫁苦寒漠北,与那茹毛饮血的匈奴单于为妻?这简直是奇耻大辱!赵宸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怒火与抗拒。

然而,还没等皇帝开口,文官队列中,便有几名老成(或可谓迂腐)之臣出列附和:

“陛下!匈奴大单于主动求亲,此乃化干戈为玉帛之上策啊!若以一位公主,可换得北疆百年太平,免去多少将士死伤,节省多少军费钱粮,实乃利国利民之举!臣以为,此事可议!”

“是啊,陛下!昔日汉有昭君出塞,换来边关数十年安宁,传为美谈。今我朝若行此和亲之策,亦可彰显陛下怀柔远人之德,成就一段佳话啊!”

这些大臣,只看到所谓的“和平”表象,却浑然不觉此举有损国格,更将皇室女子的幸福置于何地!

“荒谬!”

一声压抑着怒气的低喝,从武官班列的前排响起。陈彦,踏步出班,面沉如水,目光如电,直射呼衍贺!

“呼衍使者!” 陈彦声音冷冽,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,“你匈奴欲求和平,递交国书即可。我大雍皇帝富有四海,威加宇内,是否准和,自有圣裁!然,求娶公主? 此议,甚为不妥!”

他转向皇帝,拱手朗声道:“陛下!我大雍立国,靠的是君臣一心,将士用命,百姓拥戴,而非依靠女子和亲以求苟安!昔日强汉初立,国力未充,或有和亲之议,然至武帝时,国力强盛,便北击匈奴,封狼居胥,方显男儿本色!今我大雍,带甲百万,粮草充盈,新军锐气正盛,岂有将金枝玉叶的公主,远嫁塞外,受风沙之苦,以示弱于人的道理?!这非结亲,实为辱国!”

陈彦的话,掷地有声,驳得那些主张和亲的大臣面红耳赤,哑口无言。

呼衍贺脸色一变,正要反驳,陈彦却不等他开口,话锋一转,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嘲讽,反将一军:“不过,若论及‘和亲’,以示两国亲善,本官倒有一议。”

他再次看向呼衍贺,语气带着几分戏谑:“呼衍使者,我皇陛下,虽已大婚,然至今子嗣不丰。久闻匈奴女子,能歌善舞,别具风情。不如,由贵国大单于,挑选贵族中美貌贤淑之女子十人,进献我皇,充入后宫,以为两国‘亲善’之证。如此,岂不更显贵国诚意?也全了这‘兄弟之邦’的名分?不知使者意下如何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