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胎穿农家子,科举来扬名 > 第215章 夜谈定策示宽容 南疆暗流涌杀机

第215章 夜谈定策示宽容 南疆暗流涌杀机(1 / 2)

夜色深沉,万籁俱寂。紫宸殿后殿的书房内,烛火摇曳,将一老一少两道身影拉长,投在绘有山河社稷图的屏风之上。皇帝褪去了白日朝堂上的龙袍威仪,只着一身明黄色常服,靠在软榻上,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沧桑。太孙赵宸恭敬地坐在下首的绣墩上,为祖父轻轻斟上一杯温热的参茶。

连日来的风波,刺杀案的阴影,朝堂的暗流,诸子的离心,似乎都压在了这位日渐衰老的帝王肩上。他接过茶盏,却没有喝,只是用杯盖轻轻拨动着浮起的茶叶,目光有些悠远,仿佛穿透了宫墙,望向了未知的远方。

良久,皇帝才缓缓开口,声音带着一丝沙哑,打破了室内的宁静:“宸儿……”

“孙儿在。”赵宸连忙应道,坐直了身体。

皇帝的目光从茶杯上移开,落在太孙年轻而坚毅的脸上,那目光深邃,似乎能看透人心:“近来……你做了不少事。” 他没有明说是什么事,但赵宸心中了然。

皇帝顿了顿,语气平淡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:“猎场那件事……你四叔,他……真的掺和进去了?”

这句话问得直接,没有丝毫拐弯抹角。显然,太孙近期针对汉王势力的一系列雷霆手段,虽然做得干净利落,借口也冠冕堂皇,但终究没能完全瞒过这位掌控帝国数十载的雄主。他或许不清楚所有细节,但足以嗅出这背后的风向与目标所指。

赵宸心中微微一凛,但并未感到意外,也未曾想过要欺瞒祖父。他迎向皇帝的目光,眼神清澈而坦诚,没有丝毫闪烁,沉声答道:“回皇祖父,孙儿……虽无确凿铁证,但综合各方线索与事后查探,四叔……嫌疑最大,八九不离十。”

他没有夸大其词,也没有隐瞒自己的判断,只是平静地陈述了一个基于事实推理的结论。

听到这个答案,皇帝眼中并没有露出太多惊讶,只是那疲惫之色更浓了几分。他长长地叹了口气,那叹息声中充满了无奈、失望,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痛心。他放下茶盏,用手揉了揉眉心,仿佛要驱散那沉重的倦意。

“老四这孩子……从小便被朕和他母妃宠坏了,性子骄纵,心胸狭隘,却又志大才疏,缺乏担当。” 皇帝的声音带着回忆与感慨,“当年……他就有过不该有的心思,朕敲打过后,本以为他能安分些。没想到……如今还是如此沉不住气,竟用出这等下作狠毒的手段,真是……难成大器啊。”

这番评价,可谓一针见血,道尽了皇帝对汉王赵奢的认知与失望。他并非不了解自己的儿子,只是有时,父爱和帝王的权衡,让他选择了暂时的容忍。

皇帝沉默了片刻,再次看向赵宸,目光中多了一丝复杂难明的意味,语气也变得格外郑重:“宸儿,朕知道,此次你受了委屈,也受了惊吓。你四叔此举,确实混账至极。朕……替他向你赔个不是。”

赵宸闻言,连忙起身:“皇祖父言重了!孙儿万万不敢当!”

皇帝摆了摆手,示意他坐下,继续说道:“朕年纪大了,有时候,只希望看到儿孙和睦,家国安宁。这一次……看在你皇祖母的份上,也看在他终究是你亲叔叔的份上,你能不能……原谅他这一次?朕会下旨严加申饬,命他在封地闭门思过,无诏不得离境。”

这几乎是一种请求,带着一位父亲和帝王的无奈。赵宸看着祖父苍老而疲惫的面容,心中亦是一软。他明白,祖父并非不明是非,而是在尽力维持着皇室表面上的和谐,避免骨肉相残的悲剧。

赵宸深吸一口气,神色诚恳地回答道:“皇祖父放心,孙儿明白您的苦心。孙儿此番举动,本意也并非要置四叔于死地,只是想给他一个教训,让他知道有些事情,底线不可触碰。只要四叔自此之后能安守本分,不再生出事端,孙儿绝不会主动寻衅,过往之事,孙儿可以不再追究。”

他的回答,既表达了尊重祖父意愿的孝心,也明确划下了底线——安守本分,既往不咎;若再挑衅,则另当别论。

皇帝闻言,深深地看着赵宸,眼中闪过一丝欣慰。他点了点头,语气缓和了许多:“好,好孩子。你能如此顾全大局,朕心甚慰。” 他顿了顿,声音虽轻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,“不过,朕也把话放在这里。朕给你的这次宽容,是第一次,也是最后一次。若你四叔……日后仍不知悔改,胆敢再行悖逆之事,危及社稷,动摇国本……届时,无论朕在与不在,都无需再顾忌什么叔侄情分,任由你……依律处置便是!”

这最后一句,犹如一道沉重的敕令,既给了赵宸一个明确的承诺,也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未来的决断权,交到了他的手中。

“孙臣……谨遵皇祖父教诲!定不负皇祖父信任!” 赵宸离席,郑重跪拜。这一拜,既是臣子对君王的承诺,也包含了孙儿对祖父的复杂情感。

然而,就在紫宸殿内祖孙二人达成默契,试图以宽容换取暂时安宁的同时,远在千里之外,正在返回荆州封地途中的汉王赵奢,却并未如皇帝所期望的那般“安守本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