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女生言情 > 胎穿农家子,科举来扬名 > 第145章 万民请愿声震天 太孙现身定乾坤

第145章 万民请愿声震天 太孙现身定乾坤(1 / 2)

临安府衙大堂内的激辩暂告一段落,但空气却比之前更加凝重。太守张廷玉端坐案后,眉头紧锁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那份沉甸甸的、签满了一百三十七个名字的士子联名请愿书。他心中天人交战。

一边,是镇江镇守使余文远铁青的脸和毫不退让的态度。余文远代表的是军法,是朝廷的威严,是维系国家机器的铁律。抢夺兵符,形同谋反,这是底线,不容触碰。若今日对陈彦网开一面,日后何以约束骄兵悍将?何以维护朝廷调兵遣将的权威?余文远的坚持,从法理和职责上看,无可厚非,甚至可称尽职。

另一边,是堂下百余名年轻士子决然的目光和那一声声“愿同担罪责”的铿锵誓言。这些是大雍未来的希望,是士林清议的代表。他们的联名请愿,背后是强大的舆论压力和道德评判。陈彦之功,拯救百万生灵,确确实实,有目共睹。若依律处死功臣,寒的不仅是士子之心,更是天下百姓之心。张廷玉为官多年,深知“民意如水,可载舟亦可覆舟”的道理。

这案子,简直是一块烧红的烙铁,烫手无比!判轻了,无法向朝廷律法交代;判重了,无法向士林民心交代。上报巡抚衙门乃至朝廷?固然是推卸责任、暂缓矛盾的办法,但最终的决定权回到中枢,牵扯更广,变数更大,而陈彦在此期间,仍需羁押候审,生死未卜。

就在张廷玉左右为难,苦思冥想寻求一个两全之策(或者说,找一个能让自己从这漩涡中脱身的稳妥办法)时——

堂外, 再次传来了击鼓声!

这一次的鼓声,与之前士子们急促而决绝的击鼓不同,它沉重、缓慢,却带着一种磅礴的力量,仿佛不是一人在击鼓,而是千百人合力为之!咚……咚……咚……每一声都如同敲在人心上,震得公堂屋梁上的灰尘都簌簌落下。

“又……又是何人击鼓?”张廷玉心中一惊,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。士子请愿已是罕见,难道还有变数?

一名衙役连滚带爬地冲进大堂,脸色煞白,气喘吁吁地禀报:“大……大人!不好了!府衙……府衙外面……聚集了……聚集了数万百姓!黑压压的一片,把整条街都堵死了!他们……他们都在喊……喊……”

“喊什么?!”张廷玉猛地站起身,声音都变了调。数万百姓聚集府衙?这可是要出大乱子的征兆!一旦控制不当,激起民变,他这顶乌纱帽丢了是小,脑袋能不能保住都成问题!

“他们……他们高喊‘陈解元冤枉’、‘请太守明察’、‘法外施仁’!”衙役的声音带着哭腔。

张廷玉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,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。士子请愿尚可说是清流议论,这数万百姓聚集,那就是真正的民怨沸腾了!他再也坐不住了,也顾不得什么官威仪态,对余文远急声道:“余镇守,情况有变,恐生民变!你我先出去看看!”

余文远也是脸色剧变,他虽掌兵,但也深知民变的可怕。两人在衙役的护卫下,匆匆走出大堂,来到府衙门口的高阶之上。

眼前的一幕, 让这两位见惯风浪的朝廷大员都倒吸了一口冷气!

只见府衙前的巨大广场以及相连的几条街道,已然被人潮彻底淹没!密密麻麻,人头攒动,一眼望不到边!男女老幼,士农工商,各色人等皆有,怕是不下数万之众!人群虽然拥挤,却并无多少喧哗吵闹,一种压抑而悲愤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。当张廷玉和余文远出现时,数万道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他们身上,那无声的压力,比山还重!

就在这时,人群前方,一位身着素雅衣裙、虽风尘仆仆却难掩清丽气质的女子,向前迈了一步。正是苏幕婉。她深吸一口气,用尽全身力气,声音清越而悲怆,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广场:“太守大人!镇守使大人!民女苏幕婉,乃江陵府人士,前日观潮,与家人不幸被倭寇掳去,关押于船上,幸得陈解元陈公子率军奇袭倭寇船队,浴血奋战,民女等数百妇孺方能死里逃生!陈解元于我辈,有救命再造之恩!”

她说着,泪水已盈满眼眶,声音哽咽却更加高昂:“陈解元抢夺兵符,确为触犯律法!然,其心只为救临安百万生灵于倭寇屠刀之下!其行虽险,其功盖天!若无陈解元,民女早已受辱而死,在场诸多乡亲,亦恐难逃毒手!今日朝廷若以重罪论处功臣,天理何在?!公道何存?!”

说到激动处,苏幕婉率先跪倒在地,泣声高呼:“陈解元救我等性命!请太守大人、镇守使大人明察秋毫,法外施仁,从轻发落!”

“陈解元救命之恩!”

“请大人明察!从轻发落!”

“法外施仁!”

苏幕婉的哭诉,如同点燃了导火索!她身后,数万百姓想起昨日的惊恐、失去亲人的悲痛、以及被救后的感激,情绪瞬间被引爆!人们纷纷跪倒在地,如同潮水般蔓延开去,哭喊声、恳求声汇成一片,声浪震天动地!整个临安府衙前,跪倒了一片黑压压的人海!

张廷玉和余文远站在高阶上,看着脚下这跪地哭请的数万百姓,脸色煞白,手足冰凉。他们毫不怀疑,此刻若敢说出一个“杀”字,这数万悲愤的百姓,瞬间就能将这府衙踏为平地!民变,就在眼前!

就在这局势即将失控的千钧一发之际——

一阵急促而整齐的马蹄声由远及近,伴随着威严的呼喝:“太孙殿下驾到——!闲人避让——!”

声音如同定身法一般,让喧闹的广场瞬间安静下来!人群下意识地分开一条通道。

只见一队盔明甲亮、气势彪悍的骑兵护卫着一名华服青年,疾驰而至,停在府衙门前。为首的华服青年,正是皇太孙赵宸!他显然是一路疾驰赶来,脸上带着疲惫,但眼神却锐利无比,不怒自威。他在护卫的簇拥下,翻身下马,目光扫过跪满一地的百姓和台阶上脸色发白的张廷玉、余文远。

“臣张廷玉(余文远),参见太孙殿下!” 张廷玉和余文远如梦初醒,连忙快步下阶,躬身行礼。心中却是惊疑不定,太孙殿下怎会在此刻突然出现?

赵宸没有立刻理会他们,而是转身面向跪地的数万百姓,朗声道:“诸位乡亲!请起!”

他的声音清朗,带着一种天然的威仪。百姓们面面相觑,迟疑着,在苏幕婉等人的带领下,缓缓站起身来,目光都聚焦在这位突然出现的、气质尊贵的年轻人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