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师父!”陈彦眼眶一热,快步上前,走到清尘道长面前,撩起衣袍,便要行跪拜大礼。
清尘道长闻声转过身,看到陈彦,眼中闪过一丝温和的笑意,拂尘轻轻一拂,一股柔和的气劲已然托住了陈彦,让他拜不下去。“呵呵,彦儿,不必多礼。数月不见,身子骨倒是更结实了些,看来未曾荒废功课。”道长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和清越,带着让人心安的力量。
陈彦顺势起身,激动地看着师父:“师父,您怎么来了?路途遥远,您一路辛苦!家中一切可好?”他一边问,一边示意石头赶紧接过道长身边的行李。
石头也连忙上前,恭敬地行礼:“石头拜见道长爷爷!”然后小心翼翼地拿起包袱和包裹,入手沉甸甸的,不知装了些什么。
清尘道长捋须微笑,目光慈祥地打量着陈彦:“家中一切都好,你无需挂念。你祖父、父母及诸位亲人,都十分惦念你。此次为师前来,一是受你家人所托,给你带些衣物和家乡吃食;二来嘛,”道长顿了顿,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寥落,随即化为淡然,“为师在观中清修日久,静极思动,也想着出来走走,看看你这小子在名满天下的岳麓书院,过得如何,学问可有进益。”
原来如此!陈彦心中感动,知道家人时刻牵挂着自己,而师父也是关心自己,才不辞辛劳,远道而来。他连忙道:“有劳师父奔波!弟子在书院一切安好,学业也未敢懈怠。师父快请随弟子进书院歇息,喝杯热茶,慢慢叙话。”
清尘道长却摆摆手,看了看威严的书院大门,笑道:“方外之人,就不进去打扰这文华圣地了。为师已在山下寻了一处清净的道观挂单,暂作落脚之处。今日前来,就是将你家人所托之物送到,看看你安好,便放心了。”
说着,他指了指石头拿着的那些包裹:“这些是你母亲和祖母亲手为你缝制的秋冬衣物,还有一些你爱吃的家乡腊味、酱菜和点心。你祖母念叨着,怕你在这南方之地吃不惯,特意让你母亲多准备了些。你母亲还做了几双新鞋,嘱咐你读书辛苦,要注意脚底保暖……”
听着师父娓娓道来这些家常的叮嘱,看着那些饱含深情的包裹,陈彦的眼圈不禁微微发红。儿行千里母担忧,这些看似寻常的物品,承载的是家人无尽的思念和关爱。
“多谢师父!也请师父回去后,代弟子叩谢祖父、父母及各位亲人,告诉他们彦儿一切安好,定会努力求学,不负期望!”陈彦声音有些哽咽。
清尘道长点点头,又道:“此外,你父亲还让我带话,说家中你不必操心,银钱用度若有不敷,可随时写信回家。你三叔也托我问你好,让你专心读书。”
一桩桩,一件件,琐碎而温暖的牵挂,通过师父的口,传递到陈彦心中,让他在这秋意渐浓的异乡,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。
师徒二人又站在门外叙谈了片刻,陈彦简要说了说书院的生活、学业的情况,也提到了结识的新同窗和欧阳山长的偶遇(略去了名帖细节)。清尘道长静静听着,不时颔首,眼中满是欣慰。
看看日头偏西,清尘道长道:“好了,见到你安好,为师便放心了。东西既已送到,话也带到,为师便回去了。你安心读书,但切记,文武之道,一张一弛,莫要只顾埋头经史,荒废了强身健体之本。若有闲暇,可来山下‘云栖观’寻我。”
陈彦知道师父性情喜静,不喜应酬,便不再强留,恭敬应道:“弟子谨记师父教诲!定会抽空前去探望师父。”
清尘道长含笑点头,又勉励了陈彦几句,便拂尘一摆,飘然转身,步履从容地向着下山的路走去。青色的道袍在秋风中微微拂动,背影很快消失在苍茫的山色之中。
陈彦和石头站在书院门口,久久注视着师父离去的方向,直到那身影完全看不见,才依依不舍地收回目光。
“少爷,老爷对您可真好!这么远还派师父来看您!”石头抱着沉甸甸的包裹,憨厚地笑道。
陈彦深吸一口气,压下心中的感动与不舍,点了点头:“是啊,家人情深。”他看着那些包裹,仿佛看到了母亲灯下缝衣的身影,祖母灶前忙碌的情景,父亲殷切的目光……一股强大的力量充盈在心间。
“走吧,石头,我们回去。”陈彦转身,迈着坚定的步伐,再次走进岳麓书院的大门。他知道,带着这份深厚的关爱与期望,他在求学之路上的每一步,都将走得更加踏实、更有力量。
------
(第一百一十二章 完)
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