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修远和柳云卿先是一愣,随即激动地抓住陈彦的胳膊:“彦弟\/陈兄!三场全过!你是内舍生了!”
“恭喜陈兄!”柳云卿由衷地说道,眼中满是敬佩和羡慕。他自知诗赋非己所长,能过两场已属侥幸,对陈彦能三场全过,尤其是最难的诗赋也通过,感到由衷的钦佩。
赵修远也笑道:“好啊!彦弟,你这‘小三元’的才名,果然不虚!日后藏书阁的大门可是为你敞开了,可别忘了提携师兄我啊!”话语中带着调侃,更多的是为好友高兴。
陈彦心中也涌起一阵激动,但很快平复下来。他谦逊地对二人拱手:“师兄,云卿兄过奖了。侥幸而已,二位兄台能过两场,才学亦是非凡,日后同在书院,正可互相砥砺。”
老者抬手压下议论声,继续说道:“以上通过考核者,皆可录入我岳麓书院!通过一场者,为外舍生;通过三场者,为内舍生,享相应待遇。未在名单之列者,恕书院不能收录,望诸位再接再厉,来年再考。”
有人欢喜有人愁。通过的学子欢欣鼓舞,未通过的则垂头丧气,黯然离去。
待人群稍定, 老者对留下的七十余名新晋学子道:“恭喜诸位!自今日起,尔等便是我岳麓书院的一员!现在,随我入内,熟悉书院环境,安顿住所。”
在老者的带领下,众人怀着激动和好奇的心情,正式踏入了岳麓书院的内院。
一进内院,景象豁然开朗。与门外广场的开阔不同,内院更是别有洞天。但见庭院深深,廊庑回环,青砖黛瓦,飞檐斗拱,处处透露出古朴庄严的气息。庭院中古木参天,多是松柏樟楠,皆有数百年树龄,枝干虬劲,绿叶成荫,洒下满地清凉。地面以巨大的青石板铺就,缝隙间生出些许青苔,更显岁月沉淀之感。
沿着中轴线,依次是讲堂、御书楼(藏书阁)、文昌阁、先贤祠等主要建筑,规模宏大,气势恢宏。讲堂名为“忠孝廉节堂”,是平日讲学、集会之所;御书楼更是重檐歇山顶,庄重肃穆,是书院的灵魂所在;先贤祠内供奉着朱熹、张栻等历代书院先贤,香火缭绕,令人肃然起敬。两侧则是斋舍(宿舍)、膳堂、以及各位教授的住所,布局严谨,功能分明。
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、墨香和书卷特有的陈旧气息,混合着草木的清香,形成一种独特的、令人心静神凝的学院氛围。不时有身着青衫的学子捧着书卷匆匆走过,或有三两学子在廊下、亭中低声讨论学问,见到老者一行人,皆恭敬行礼,然后继续自己的事情,整个书院显得秩序井然,学风浓厚。
老者带着众人大致参观了主要建筑,介绍了书院的日常规矩和作息时间。随后,便由执事引导新学子们前往斋舍区挑选住所。
斋舍区位于书院东侧,环境清幽。每间斋舍都不大,但干净整洁,一床一桌一椅一书架,陈设简单,却足够学子安心读书。窗外可见翠竹摇曳,听到鸟鸣啾啾。
陈彦作为内舍生,可以优先选择了一间位置较好、光线充足的单间。赵修远和柳云卿作为外舍生,则选择了相邻的两间屋子,便于互相照应。石头作为书童,被安排住在紧邻学子斋舍的一排较为简朴的书童房内,虽然陈设更简单,是通铺,但干净明亮,与学子宿舍规制相仿,可见书院考虑周到。
安顿好行李,推开窗户,清新的山风带着草木香气涌入。陈彦站在窗前,望着窗外苍翠的岳麓山色,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讲堂钟声,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。这里,将是他接下来数年求学深造的地方。浩瀚的书海,博学的师长,志同道合的同窗……一切都充满了希望。
新的篇章,正式开始了。
------
(第一百零七章 完)
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