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----
第五十四章 集众资新业初创 巧手制皂去污垢
夏末的喧嚣与财富渐渐沉淀下来,陈家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,但一种无形的、名为“希望”的活力却悄然浸润着这片土地。家家户户有了余钱,脸上多了笑容,干活也更有劲头了。
这日晚饭后,陈彦没有立刻回房温书,而是坐在祖父陈满仓身边,看着在油灯下缝补衣裳的祖母和母亲,以及在一旁逗弄弟弟妹妹的二婶,忽然开口道:“爷爷,如今村里叔伯们手头都有些闲钱了,我在想,咱们是不是可以趁着这股劲儿,把大家的力量再聚起来,做点更长久的买卖?”
正在咂摸着旱烟袋、回味着这个夏天神奇经历的陈满仓闻言,动作一顿,抬眼看向孙子,眼中带着询问:“彦儿,你又有什么好点子了?” 他对孙子的“点子”已经产生了近乎盲目的信任。
一旁原本正因为私房钱被祖母“收缴”而有些蔫头耷脑的陈延岳,一听到“赚钱”、“买卖”这些字眼,耳朵立刻竖了起来,像只闻到鱼腥味的猫,瞬间凑了过来,眼睛发光地盯着陈彦:“大侄子!快说说!又有什么发财的好门路?这次三叔我一定冲在最前面!”
陈彦看着三叔那迫不及待的样子,不由得笑了笑,却卖了个关子:“三叔,别急。这次的法子,需要咱们村里大多数人一起出钱出力,光靠咱们一家不成。而且,具体做什么,我暂时还得保密,等东西做出来大家就知道了。爷爷,您看明天是不是先去跟族长太爷爷商量一下,看看大家的意思?”
陈满仓见孙子说得郑重,知道此事非同小可,点了点头:“成!明天一早我就去找族长说。”
陈延岳心里像被猫爪子挠似的,痒得不行,但见大侄子不肯说,也只能抓耳挠腮地按捺住好奇心,一夜都没睡安稳,梦里都是铜钱叮当响。
第二天,天刚亮,陈满仓就来到了老族长家。老族长正在院子里慢悠悠地打着养生拳,见到陈满仓这么早来,有些意外。听完陈满仓的来意,老族长收势站定,捋着胡须,眼中精光闪烁:“满仓,你是说……彦哥儿又想领着大家做新营生?”
“是的,族长叔。彦儿说需要大家一起出本钱,是个长久的买卖,就是具体做什么,这孩子说要先保密。”陈满仓如实相告。
老族长沉吟片刻,忽然朗声笑道:“好!好事!彦哥儿是咱们陈家沟的麒麟子,文曲星!他读书明理,见识远超我等。他既然提出来,定然是深思熟虑的好事!保密?这说明法子金贵!咱们这些老家伙,听他的准没错!我这就让人敲钟,召集大家伙儿议事!”
很快,熟悉的钟声再次在陈家沟上空回荡。村民们听到钟声,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,聚集到祠堂前的空地上。如今大家对这钟声充满了期待,因为每次响起,似乎都意味着好事降临。
老族长站在台阶上,声音洪亮地将陈彦的想法说了一遍,最后强调:“彦哥儿说了,这次需要咱们每户都出点本钱,凑成一股,叫做……叫做‘股份’!赚了钱,按股份分红!这是带着咱们全村一起发财的大好事!我老头子第一个支持!我把棺材本都拿出来入股!你们谁愿意,就站到左边来!”
没有太多的犹豫和质疑。经过药散、制冰、绡石买卖这几件事,陈彦的威信在村里已经达到了顶点。几乎是在老族长话音落下的瞬间,绝大部分村民都呼啦啦地站到了左边,脸上洋溢着信任和兴奋。少数几户有些犹豫的,看到这阵势,再看看老族长和陈满仓笃定的眼神,也一咬牙跟了过去。最终,全村五十几户人家,无一例外,全部同意出资入股!
当陈彦傍晚放学回家,听到祖父说起这个结果时,心中也涌起一股暖流和责任感。乡亲们毫无保留的信任,就是他最大的动力。
事不宜迟,陈彦立刻回到自己的小书房,铺开纸张,提笔写下了一份所需的原材料清单:猪油(或别的动物油脂,越多越好)、烧碱(又称火碱,或寻找类似的强碱性物质,如草木灰浓汁需大量)、食盐、清水、香料(如桂花、薄荷等,可选)。 写完后,他吹干墨迹,将清单交给了早已等候多时的三叔陈延岳。
“三叔,这是制作新物件需要的材料,你明天就去镇上和县里采购,量要大。”陈彦叮嘱道。
陈延岳接过清单,如获至宝,虽然上面有些东西他闻所未闻(比如烧碱),但他相信大侄子要这些东西肯定有用。他拍着胸脯保证:“大侄子你放心!三叔我保证把东西都给你弄回来!就算是龙肝凤髓,三叔也给你寻来!” 说完,便兴冲冲地跑去准备银钱和车辆,一夜兴奋无眠。
翌日,天还没大亮,陈延岳就带着两个帮手和充足的银两,赶着驴车出发了。他先是跑到镇上最大的油坊,几乎将人家库存的猪油和下脚料油脂买走了一大半,引得油坊掌柜连连称奇。然后又四处打听“烧碱”,费了好大功夫,才在一个专门售卖染料和化工原料的偏僻铺子里找到,这种带有强烈腐蚀性的东西平时极少人问津,价格倒是不贵,陈延岳直接买了几大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