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是有能力的话最好还是去做船更合适。”
传文他娘听了之后一下就明白了,必须得坐船,走陆路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。
真的会死人的!
而且一走就是一年多,路上的风险太大了。
他们一家五口人,无论是哪个出了问题也得把她心疼死。
到时候到了关外,见了朱开山那个老东西可没法交代。
再说那个老家伙也让人捎钱回来了,去坐船的船票应该能买得起,还是去坐船吧。
“那好,我们去坐船。
走陆路可是要命的事情,孩子们还小,还是小心点儿好。
主要是坐船怎么走合适呢?”
“去龙口吧,龙口港离我们这儿近。
听说那边船队也多,还有官府的支持,去那边的人挺多的。”
“谢谢你啊,老哥。
你可是帮了我家大忙了。
别的东西我们也没有,这块玉米饼子算是我的一份心意。
我们就去龙口了!
希望能一路上顺顺当当的!”
“本来不该要,但是我也不瞒你。
我们一家人口多,如今吃的真不多了,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。”
说实话,别看这块玉米饼子不大,也就巴掌大小。
但是在这个大旱年景,这可是珍贵的粮食。
玉米面虽然是粗粮,但是在粗粮里面也是顶好的东西了,这份谢礼可不轻。
本来他们就打算去龙口,如今就更加坚定了。
定好了方向之后,老朱家一家人简单吃了两口干粮喝了两口水。
稍微休息了一会儿,恢复了体力就马上起来继续赶路了。
如今可不敢懈怠,万一延误了日期坐不上船那可就白折腾了。
还得反过头来走旱路,那可就真要了命了。
他们一家出发的时候,把家里能带上的东西都带上了。
带不了的也都托付给了亲戚朋友。
大包小包的,看着不少,其实还真没多少东西。
主要是衣服被褥,再加上一点最关键的干粮。
剩下的就是一口小锅,还有几个碗勺之类的简单生活用品。
就算是这点东西一家五口人背着一路前进,走着走着时间长了身上的行李也越来越沉。
每天朝着定好的方向前进,越走体力越少,越走人群越多。
刚开始几天还好点,每天能走上三四十里地,再往后体力下降的厉害。
主要是吃的太少了,虽然在家里做了不少干粮但是也不敢多吃。
这样的情况下,一家人哪有多少体力?
一个个走路都摇摇晃晃的。
在家千日好,出门一日难。
出了门才知道是多么的不方便,想喝上一口热水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。
即使有水源也不好携带,带多了太沉消耗体力太大,不带离了水又过不了。
白天日头晒得火辣辣的,晚上又凉飕飕的,风餐露宿吃不好睡不好,太难了。
幸亏他们一家人还真没有老弱病残,就算是传文娘也不过是才40来岁正当壮年。
年纪最小的传杰也12岁了,算是半大小伙子了。
看看路上别的家庭,拖老携幼比他们还要难的多。
再加上没吃的,生了病只能是硬扛,好些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,好不凄凉。
路边经常看到没有名字的坟头,还有的甚至是直接都没有掩埋暴尸在荒郊野外。
大部分人都目光涣散,一个个犹如行尸走肉,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。
一个个目光呆滞,别的不知道,就只剩下了往港口方向前进的执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