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,九点整。公司高层周例会。
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前坐满了各部门负责人,气氛严肃。顾言琛坐在主位,听着市场部总监关于最新季度推广方案的汇报,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光滑的桌面。
林小溪坐在他左手边第二个位置,专注地看着投影幕布,偶尔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。
市场总监的汇报冗长且重点不够突出,顾言琛的眉头几不可查地蹙了一下。他侧过头,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林小溪身上。
几乎是在他视线投过去的瞬间,林小溪若有所感地抬起头。
没有言语,没有眼神的明确指示。顾言琛只是极快地瞥了一眼投影幕布上正在展示的、过于复杂的数据图表,然后目光回到她脸上,眉峰微挑,带着一丝询问。
林小溪顺着他的视线看向图表,仅仅两秒钟的停顿,她便明白了他的意思——他认为这部分数据呈现方式不够直观,影响了决策效率。
她几不可查地点了一下头,表示收到。然后在市场总监话音刚落,等待反馈的间隙,她清咳一声,吸引了众人的注意。
“李总监,关于第三部分的市场细分数据,我有个建议。”她的声音清晰平稳,“是否可以考虑将这部分庞杂的数据,用更可视化的动态图表来呈现?比如,按区域和消费群体做成交互式的热力图。这样,各区域的表现差异和重点目标人群都能一目了然,也更便于我们后续进行资源的精准投放。”
她说着,拿起手边的平板,快速调出一个类似的图表模板示意了一下。她的提议直指核心,既点出了现有方案的不足,又给出了具体、可操作的优化方向。
市场总监愣了一下,随即恍然,连忙点头:“林总这个建议非常好!是我们考虑不周,会后我们立刻优化!”
顾言琛靠在椅背上,指尖停止了轻叩。他看着林小溪,眼底掠过一丝激赏。他甚至不需要开口,只是一个眼神,她就能精准地捕捉到他的意图,并且用最专业、最得体的方式表达出来,完美地补上了他作为最高决策者不便直接指出的细节。
这种默契,并非一蹴而就,是源于对彼此思维方式的深刻理解,以及建立在共同专业素养上的绝对信任。
“就按林总说的调整。”顾言琛沉声开口,一锤定音,“我要看到更清晰、更具指导性的数据呈现。散会前,我希望听到技术部关于‘磐石’项目数据安全加固方案的最终汇报。”
他的目光转向技术部负责人。
技术部负责人显然准备充分,立刻开始汇报。方案很完善,考虑周全。顾言琛听完,没有立刻表态,而是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林小溪。
这一次,他的眼神里带着明确的征询。毕竟,“磐石”项目现在由林小溪主要负责,她是最了解项目需求和潜在风险的人。
林小溪接收到了他的信号。她微微倾身,看向技术部负责人,提出了几个非常具体且关键的问题,涉及不同权限等级用户的访问日志监控频率、异常数据流量的自动预警阈值设定等。这些问题都问在了点子上,显示出她对项目细节的了如指掌和对潜在风险的敏锐洞察。
技术部负责人一一解答,额角甚至微微冒汗,显然没想到林副总对技术细节也如此精通。
顾言琛在一旁静静地听着,没有插话。他看着林小溪与负责人你来我往地讨论,神情专注,眼神锐利,与刚才提出市场方案建议时的沉稳又不尽相同,展现出另一种专业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