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睿躬身应道:“能合陛下心意,是臣的福气。玻璃坊那边已在赶制一批新瓶,过几日就送进宫来。”
“另外,朕已将三种酒赐名,未蒸馏的发酵酒叫蜜露,稍烈的叫金波,最烈的叫玉髓,你觉得怎么样啊?”
“臣谢陛下赐名!这名字非常贴切,以后这三种酒必为名酒!”陈睿及时把马匹奉上。
“活字印刷的三字经册子,青雀拿给朕看了。”李世民话锋一转,语气里带了几分赞许,“字模排得齐整,墨色也匀,比抄书快不说,还少了错漏,这法子得推开来。”
“臣已让工坊多做些字模,编了本《常用字汇》,方便各地效仿。”陈睿一一作答,心里却越发疑惑——这些事昨日送酒时已大略提过,何必特意召他进宫细问?
果然,李世民又问起磨坊的工期,听闻下月就能完工,点头道:“甚好,农户们磨面不用再跑十几里路了。还有你说的那水力锻锤,力道千钧?”
“是,陈和陈东一起设计的,以后这个锻锤打制农具,不许太多人力,就可以达到普通钢的质量,速度效率都会倍增。”
陈睿答得详细,眼角的余光却瞥见内侍正往殿内引着几个人影。
“不止农具刀具,”陈睿又抬眼看向李世民,语气里带着几分笃定,“臣算过,若在大河岸边建锻锤,借水流冲力驱动重锤,力道能比人工大上十倍不止。寻常铁匠锻铁,百炼方能成钢,用这水力锻锤,一锤下去抵得上十下捶打,不仅省了人力,更能让铁料受力均匀,锻打出的百炼钢质地更密,韧度也胜过往常。”
“百炼钢?”李世民猛地坐直了身子,手指在案几上重重一叩,“你是说,这锻锤能用来锻造百炼钢?”
殿内霎时静静了。
百炼钢是军中利器的根本,刀枪剑戟皆需此物,可炼百炼钢耗力费时,炼出一斤精钢,多少铁匠日夜不休,也供不上军械所需。
若水力锻锤真能提速,岂不是意味着军械产能能翻上几番?
陈睿见李世民神色凝重,忙补充道:“臣与陈东细细的算过,用水力锻锤反复锻打,铁料里的杂质逼得更干净,纹路也更细密。”
“好!好!”李世民霍然起身,踱了两步,声音里难掩激动,“若此事当真,你便是立了大功!军械乃是国之重器,若能省力提速,军费能省多少?兵士们能多多少称手的兵器?”
李世民看向陈睿,目光里满是赞许:“你这小子,总能给朕惊喜。先前只当是省力的小玩意儿,竟有这般大用场。”
陈睿躬身道:“臣也是凑巧琢磨出来的。水能载舟,亦能推磨、锻铁,天地间的力气,用好了都是宝贝。”
“说得好!”李世民抚掌,“天地间的力气,用好了都是宝贝。”他望着殿外晨光,忽然笑道,“看来让孩子们去你那里求学,真是选对了。连水力都能玩出这般花样,他们去了,定能学些真本事。”
正说着,李承乾等人已由内侍带领走进殿来,见李世民面带喜色,都有些好奇。
李泰性子最急,当即问道:“父皇,何事这般高兴?”
“问你陈睿。”李世民笑着指了指陈睿,“他那水力锻锤,竟能炼出更好的百炼钢,往后我大唐的军械,怕是要变个模样了。”
李泰眼睛瞬间瞪圆,拉着陈睿就问:“真的?快说说,是怎么做到的?我前几日看那锻锤还觉得简单,竟有这等门道?”
陈睿被他拽得一个踉跄,笑着解释起来。汝南站在一旁,听着“百炼钢”“军械”这些陌生的词,又看陈睿说起这些时眼里的光亮,对学习更加期待了。
“说起来,”李世民终于切入正题,语气轻快了些,“昨日朕之二女汝南这丫头,说想去你那里学学本事,想跟青雀和丽质他们一起。”
话音刚落,李承乾、李泰、汝南公主和李丽质,齐齐向李世民行礼。
陈睿抬眼望去,只见一个半大姑娘穿着一身白夹袄,想必是自己送的棉袄套了件外面,站在李承乾身后,眉眼弯弯,肤色是常年不见日光的莹白,确如一枝沾着晨露的玉兰,楚楚动人。
这模样,竟让陈睿莫名想起临帖时见过的那句“态生两靥之愁,娇袭一身之病”,恍惚间像是见到了书里的林妹妹。
他正出神,忽听李世民道:“陈睿年纪虽轻,本事却扎实,你们几个,今日便拜他为师,好好学些实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