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陛下满意就好。”
陈睿将誊抄好的《三字经》呈上:“陛下,这是臣与张家三位兄长编的孩童启蒙书,想请陛下过目。”
李世民接过书稿,目光扫过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在“稻麦菽,桑麻棉”处稍顿,嘴角渐渐扬起:“这书倒实在,连农家娃娃的衣食都写进去了。”
他翻到“蔡文姬,通音律”,抬眼看向陈睿,“连女子的例子都有。这启蒙书不错人伦教化经史子集都包括了,你想怎么用?”
“臣的想法是,在封地的两个村子里,各建一个蒙学,教孩童识字断文,再教些简单的算学和工匠技艺。请陛下决断是否可行。”
李世民又翻了一阵《三字经》,时而点头,时而微笑,最后说:“朕准了,再加一门忠君爱国课。”
“臣遵旨!”陈睿松了一口气。
陈睿又从怀里掏出一张裁好的竹纸,又打开木匣,取出十几个枣木字模,“臣今日来,还想给陛下看个新法子,正好用这竹纸演示。”
李世民见他神神秘秘,不由得扬了扬眉:“又有什么新法子?别卖关子,快些呈上来。”
陈睿应了声,先将竹纸铺在案上,又从木匣里拿出个巴掌大的木盘。他从字模里拣出“此”“三”“字”“经”“乃”“启”“蒙”“书”八个字,按顺序排在木盘里,用小木楔在四边轻轻敲紧,字模便牢牢固定住了。
“陛下请看。”他取过调好的淡墨,用软毛刷在字模上轻轻一刷,再将竹纸覆上去,用干净的毛刷来回扫了扫,小心翼翼揭下来时,一行工整的字已印在纸上——“此三字经乃启蒙书”。
李世民凑近细看,墨色均匀,笔画清晰,比手抄的还要齐整。
他刚要开口,却见陈睿将木楔松开,把字模一个个取出来,重新排列。
这次排的是“此启蒙书乃三字经”,刷墨、覆纸、扫刷,又是一行字印了出来,与前一句字迹一般无二,意思却变了。
“这字……是活的!”李世民拿起字模,对着光看了又看,忽然大笑出声,“好个法子!字刻在木头上,能拆能拼,想印什么就排什么,比雕版省了多少功夫?你这脑子,到底装的是啥?总是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!”
陈睿又重排字模,印出“此启蒙书乃三字经”,笑道:“陛下圣明。每个字都是独立的,错了能换,用完能拆,一套字模能印百种书,比雕版省功夫。”
李世民拿起一个“经”字模,指腹摩挲着凸起的笔画。
半晌,他眼睛看着陈睿,略带玩味的笑意,忽然开口,声音不高,却带着千钧之力:“你这是要挖世家的根基,扶寒门起来?”
陈睿垂首道:“臣不敢妄议。只是臣想,书是教化的根,若书价能降下来,农户家的娃娃能识字,匠户家的小子能看图,天下人都知礼义、懂道理,这才是陛下要的万世太平。”
他顿了顿,抬眼直视李世民,“此法有利国家,有利百姓,纵有少数人不喜,臣也觉得该做。”
李世民盯着他看了许久,忽然笑了,将字模放回木盘:“你这年纪,倒比朝中那些老臣看得透彻。世家把持文教数百年,朕早就想动一动了,只是缺个由头,叶缺一些手段,如今你拿的这活字之法,便能成为朕手里的鞭子!”
他拿起活字印出的纸页,与手抄的书稿并排放着,“你这书,用这法子印,一次能印多少?”
“陛下,一套字模,印上百套应该不成问题。木字模不过是权宜之计,印到一定数量,木头吸墨水膨胀后会高低不平,影响印刷效果。在臣看来好的字模应该是铜活字,虽然铜的价格昂贵但耐用,一套铜活字可以用好几年,然后又再重铸,长期来看,还是铜活字实用。臣用不了那么多,暂时就用木活字就够了。如果是朝廷使用,臣建议先刻木模,然后铸造铜活字。”
“嗯,看来你考虑得很周全,不可以用铁?”
“陛下,铁易生锈,臣觉得不太适用于印刷。”
“嗯,是这么个道理。你既然拿出来了这个技艺,朕就要把它用好。”
陈睿躬身:“谢陛下成全。”
“成全?”李世民站起身,走到他面前,“朕是成全天下的娃娃。”
“不过,此事不能由你来做。唔......朕观青雀自喜好文教之事,他也在百工学堂当了几个月先生了,让他掌管此事,朕感觉比你妥当。至少世家不敢随意针对他!你还年轻,朕不希望你有事!你说呢?”
随后吩咐内侍去叫青雀过来。
陈睿心里一阵感动,明白李世民是在为他着想。
世家势力盘根错节,活字印刷这把“刀”太锋利,由他这个年纪轻轻的后辈握着,难免成为众矢之的。
而青雀殿下(李泰)身为皇子,又素来爱书,由他牵头,既能让此法顺利推行,也能为自己挡去不少明枪暗箭。
“陛下圣明。陛下!一切以您说的为准!”
陈睿躬身应道,“青雀殿下主持此事,再合适不过。臣愿将字模制法、排版之术悉数奉上,支持陛下推行此法。”
李世民点点头,又拿起《三字经》:“这书字句浅显,内容丰富,连农桑之事都写得明白。青雀若主持印书,就先把这《三字经》印个万八千本,发往关中各州县的村塾,让娃娃们都能念上。”
他抬头看向陈睿,眼里带着期许:“你年纪轻,锋芒太露容易招祸。记住,做大事者,需懂藏锋。”
陈睿深深一揖:“臣谨记陛下教诲。”
这时,内侍来报青雀殿下已到殿外,李世民笑着摆手:“让他进来。正好,你们年轻人多聊聊,把这活字的门道说透了。”
李泰走进殿时,手里还捧着一卷书,见陈睿也在,先是一愣,随即笑道:“小先生也在?听说你最近和张家兄弟在琢磨那什么启蒙书?”
李世民把三字经递给李泰。
李泰来不及翻书,却听李世民说:“叫你过来,不是为这三字经,而是另外的大事要交与你做。听陈睿跟你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