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8章 马车和弓弩(2 / 2)

李承乾指着廊柱边的弹簧弩:“小先生,那是新做的弓弩吗?是铁的?”

“是弹簧弩。”陈睿拿起一支弩箭,搭在弦上,对准院角那棵老槐树,“殿下们看好了。”他深吸一口气,双臂发力,将弦缓缓拉开挂好。

陈睿稳住手劲,猛地松开扳机——

“嗡!”

弩箭破空而去,带着尖锐的呼啸声,“笃”地钉进槐树树干,箭尾还在剧烈震颤,半截箭身都没入了木质之中。

“好力道!”李承乾看得眼睛发亮,“比父皇的角弓还厉害!八十步内能穿透甲胄吗?”

“试过五十步外的铁甲,能透三层。”陈睿点头,“若是装配给禁军,守城时足可压制护城河外的敌军。”

李承乾站起身,目光在四轮马车和弹簧弩之间转了一圈,忽然凑近陈睿,压低声音道:“先生是想把这两样东西献给父皇?”

“是。”陈睿从袖中取出图纸,“四轮车能运粮、能载人,跑长途比两轮车稳当,还能多装三成货物;弹簧弩射程远、力道足,于军于民都是利器。只是这两样都是新物件,需得陛下点头,才能推广开。”

“父皇定然喜欢!”李承乾接过图纸,飞快地扫了几眼,“走!这就进宫请旨,说有要紧事求见,保准给父皇一个惊喜!”

说着,他转身就往外跑,跑了两步又回头:“小先生等着,我去去就回!”

李泰也跟着起哄:“我也要看父皇见到马车的样子!肯定会吓一跳!”

几人乘坐马车来到禁苑。

李世民也在李承乾的催促下,来到了禁苑。

“父皇赶紧来!”

陈睿也跟着拱手:“陈睿,参见陛下。”

李世民摆了摆手,目光早已被停在路边的四轮马车吸引,嘴角噙着一丝笑意:“承乾说你弄了个新奇物件,就是这个?”

“正是。”陈睿引着他走到马车旁,“陛下请看这转向。”

老周再次演示,赶着马车在街口走了个“S”形。“x”形铁架随着转向开合,前轮灵活,后轮顺随,整个过程行云流水,车厢里那盏原本用来测试平稳度的铜灯,灯芯只轻轻晃了晃,灯油一滴未洒。

李世民脸上的笑意淡了,眼神渐渐变得锐利。

他征战多年,深知运输之难——粮草经长途颠簸,损耗往往超过三成;军械车辆笨重,遇着山路便寸步难行。

这四轮马车若真能如此灵活稳当,于国于民都是天大的好处。

“这‘x’形铁架,是如何做到的?”李世民蹲下身,手指轻轻敲了敲转向架的活轴,铁件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。

“以活轴连接两根铁条,前轮转向时,铁架一收一放,就能带着后轮顺向而动。”

陈睿指着图纸解释,“铁架承重力大。车厢比寻常两轮车宽一尺,深半尺,能多装,跑起来还更稳。”

李世民拿起图纸,仔细看着上面的尺寸标注,忽然抬头:“去那条石子路试试。”

老周应声驾车起步,那条路刚下过雨,坑洼处积着水,碎石子遍地。

众人跟在车后,只见马车碾过水坑,“x”形铁架微微一沉,随即弹起,车厢几乎没怎么颠簸;遇到凸起的石块,前轮轻轻一抬,后轮便顺着坡度滑过,连车轴都没发出刺耳的摩擦声。

“好!”一直沉默的李世民忽然赞了一声,“寻常马车过这种路,车厢能颠得散架,你这车子,竟稳如平地!”

“父皇,您看这个。”李承乾示意陈睿呈上弓弩。

李世民接过时,指尖触到冰凉的钢臂,不由“咦”了一声:“这弓臂……是铁的?”

“是新炼的弹簧钢。”陈睿演示着转动转轮,“不用蛮力,一人便能上弦,射程百步开外,能透两层甲。”

老周搬来一截五寸厚的榆木,立在五十步外的墙角。

陈睿搭上弩箭,扣动扳机——

“嗖!”

弩箭带着破空声疾射而出,“噗”地一声穿透木板,箭尾都没入了近寸。

“五十步穿木,若换作铁甲呢?”李世民问道。

“将作监试过,三层铁甲能透。”陈睿递过弩臂,“这弓臂用的弹簧钢,弹力是寻常牛筋弦的三倍,射程能到八十步,而且不易磨损,用上半年也不用换。”

李世民握住弩臂,试着拉了拉弓弦。很轻松就拉好了弦,他以为没什么力道,松手时,“啪”的一声脆响,强劲的回弹力震得他虎口发麻。

“好力道!”他眼中闪过惊喜,“禁军若装备此弩,守城时足可压制敌军于护城河外!”

旁边的李承乾看得激动,忍不住道:“父皇,陈先生说,这马车还能改得更大,将来运兵运粮,比现在能省一半力气;这弓弩也能做小些,让骑兵单手操作!”

李世民转向陈睿,语气郑重,“这四轮马车和弹簧弩,朕准了!你需要多少工匠、多少铁料,尽管跟将作监和司农寺说,朕给你调!马车先不用制造太多,先造一百辆,弓弩先造三千架。”

“再试十箭!”李世民来了兴致,接连发射。

十支箭支支穿透铁甲,弹簧每次反弹都“嗡”地一声,力道丝毫不减。

最后一箭射完,他摸着还在震颤的弹簧,忽然说:“有如此利器,大唐将更加强大!”

“陛下,此两件器物。”陈睿躬身道,“弹簧可反复使用千次,且轻便易携,骑兵策马时也能发射。新制四轮马车,运粮草时损耗能减三成,行军速度可提两成。”

陈睿躬身应道:“臣还有一些弹簧改进投石机和床弩的图纸,已交由将作监打造,想必过几日便有消息!”

“好!过几日朕在看看那几样利器的威力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