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走时,袁天罡忽然道:“郎君可知‘五星聚’?”
陈睿心头一跳,这是指五大行星汇聚,古人以为祥瑞。
他定了定神,道:“晚辈听师父说过。若五星聚于东方,主天下安定。不过依晚辈浅见,此乃天体运行的自然规律,与祥瑞与否无关,就像月有圆缺,本是常事。”
李淳风脚步一顿,深深看了陈睿一眼,没再说什么。
送走二人,陈睿后背已沁出薄汗。他知道,自己刚才的话,怕是又引起了怀疑。
而此时的两仪殿,袁天罡正回禀李世民:“陛下,陈睿此人,绝非池中之物。他对星象历法的见解,连臣与淳风都自愧不如,尤其那句‘五星聚乃自然规律’,更是跳出了传统谶纬之说,眼界非凡。”
李淳风补充道:“他讲分合,不离民心;论器物,皆重实用。不似方士,倒像个……经世济民的大才。”
李世民沉默良久,忽然笑了:“不管他是宿慧,还是有别的来历,只要能为大唐做事,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,朕便用他。”
他拿起那卷开篇词,轻轻放在案头:“这三国故事,朕倒也想听听。改日得空,便去怀德坊凑个热闹。”
李世民指尖划过宣纸上“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几个字,像是带着某种穿透力,让他想起当年征战四方的岁月——那时天下分崩,群雄并起,谁又能想到,最终是他李家一统江山?
“经世济民的大才……”李世民低声重复着李淳风的话,嘴角勾起一抹笑意。
“这小子若真是块璞玉,倒该多磨磨。让他在怀德坊教孩子们识字算数,做些水车犁耙,未免屈才了。”
长孙皇后在旁笑道:“陛下是想委以重任?”
“不急。”李世民摇头,目光望向殿外的宫墙,“他年纪太轻,骤然提拔,难免惹人非议。再说,朕倒想看看,这‘三国故事’里,还藏着多少门道。”
他顿了顿,眼里闪过一丝兴味,“连青雀那孩子都能静下心来听,想来是有些意思的。”
正说着,内侍来报,太子李承乾求见。李世民笑道:“说曹操曹操到,让他进来。”
李承乾走进殿时,袍角还沾着些尘土,显然是刚从怀德坊回来。他手里捧着个木盒,见了李世民,躬身行礼:“儿臣见过父皇。”
“今日玩得开心?”李世民指了指旁边的锦凳,“听说你带弟妹去陈睿那里,还真学了些本事。”
“不是玩,是学习。”李承乾认真道,打开木,里面是水车模型。
“倒是精巧。”李世民摸着模型的木轮,“这陈睿,果然有些巧思。”
“不止这些。”李承乾眼睛发亮,“他讲的三国故事里,有好多打仗的法子,还有治理地方的道理。比如刘备在新野,百姓都愿意跟着他走,陈先生说,那是因为刘备爱民如子。”
李世民闻言,神色渐渐郑重:“你能听进这些,很好。记住,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,百姓就是那水,咱们李家的船,能不能行稳致远,全看这水稳不稳。”
“儿臣明白。”李承乾点头,“陈先生还说,诸葛亮在蜀国兴修水利,推广屯田,让百姓有饭吃,所以蜀国虽弱,却能撑那么久。儿臣想着,咱们大唐刚安定下来,也该多兴修水利,让百姓安心种地。”
李世民心里欣慰,这太子虽年少,却已懂得从故事里悟治世之道,看来陈睿那里,确实是个好去处。
他笑道:“你能这么想,朕很放心。明日早朝,你不妨把这想法跟大臣们说说。”
李承乾眼睛一亮:“儿臣可以吗?”
“为何不可?”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,“你是大唐的太子,理当为百姓着想。”他话锋一转,“对了,那三国故事,讲到哪里了?”
“讲到虎牢关了。”李承乾兴致勃勃地说,“陈先生说明日讲三英战吕布,父皇也感兴趣?”
李世民朗声笑起来:“朕倒真想见识见识,能让朕的皇子公主都着迷的故事,究竟有何魔力。”
他看向李承乾,“明日你照旧带弟妹去,朕随后就到,权当是微服私访了。”
李承乾又惊又喜,连忙应下。待他离开后,长孙皇后笑道:“陛下这是要亲自考较陈睿?”
“也算,也不算。”李世民望着窗外的暮色,“朕想看看,一个能把三国讲得让孩子们明白民心可贵的人,究竟有几分真本事。若他真是个可用之才,朕不介意给他更大的舞台。”
“传旨下去,明日朕要去怀德坊,不必声张。”李世民放下词卷,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,“朕倒要听听,那吕布有多勇,那三英有多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