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世民走上前,指尖轻轻拂过宣纸上的字迹,目光发亮:“好一个分步设坊!如此一来,即便有哪个环节出了纰漏,也断不会让整套法子泄露出去。你这心思,比克明与玄龄想得更细,也更贴实际。”
“陛下过誉。”陈小九躬身道,额角已渗出细密的汗珠,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兴奋,“臣只是想着,精盐关乎国计民生,若被世家或私盐贩子偷学了去,不仅朝廷损失惨重,百姓怕是又要吃回高价赃盐。如今拆分步骤,他们即便买通一两个工匠,也做不出真正的精盐。”
李世民拿起宣纸,目光在“生石灰水”“草木灰溶液”两个条目上停留片刻,忽然抬眼看向陈小九:“这两种助溶剂的配方,朕看暂时就由你自掌管,让太子跟着你看看。所需的生石灰与草木灰,由朕手令申领,每次用量都要记录在案,一式两份,你与监正各存一份,每月核对一次,绝不能出半点差错。待太子成长起来,你再放手。”
这话一出,杜如晦与房玄龄都有些惊讶----相当于把精盐的核心命脉交到了这少年手中。但转念一想,陈小九既是提纯之法的发明者,又无世家背景,确实是最可靠的人选。
陈小九心中一凛,连忙叩首:“臣遵旨!臣定当尽心保管,绝不让配方泄露分毫。”他知道,这不仅是陛下的信任,更是千斤重担——若配方出了错,不仅精盐做不成,还会连累无数工匠白费力气。
“至于六个步骤的坊院改造。”李世民转向杜如晦,语气斩钉截铁,“传旨给将作监阎立德,让他即刻着手改造西作坊和禁苑两处院落,按陈郎君所说的东、南、西、北院布局,各院之间除了必要的通道,全部用高墙隔开,通道设铁门,钥匙由监作官专人保管。非本院工匠与管事,擅入者斩!五日内必须改造完成,不得延误——朕要在六天后,看到第一锅精盐出坊。”
“臣遵旨!”杜如晦躬身应道,袖口的褶皱在动作中舒展开来,他心中已开始盘算:阎立德精通营造,五日内改造五院虽紧,但调动些人手,应当不成问题。
李世民又将宣纸递给房玄龄:“玄龄,你与克明再将这分步设坊的法子写入章程,注明各院的职责、工匠选拔标准与保密细则,午后再呈给朕。另外,张正鹤那边,你亲自去一趟,把精盐司的职责、金鱼符的用处跟他说清楚,让他明日一早就到西作坊上任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房玄龄接过宣纸,小心地卷好,仿佛捧着一件稀世珍宝——这纸的字迹,可是关乎大唐精盐兴衰的关键。
陈小九站站立在一旁默默听着。
“宣德郎。”李世民忽然开口,“五日后你也需要给工匠们分别演示一遍提纯步骤,尤其是生石灰水与草木灰溶液的添加时机,务必让他们学明白。”
“臣明白。”陈小九应道,目光坚定。
“宣德郎,你既已入官职,再称小名已不合适。你可有大名?”李世民问道。
陈小九想了想,没有把前世的名字说出来。“回陛下,臣由师父养大,未曾听闻师父叫过大名。”
“既如此,朕给你赐名陈睿,如何?”
房玄龄和杜如晦有点吃惊。
“!!!”
“睿,深明也,通也。《尚书·洪范》中,思曰睿,将睿视为思考的最高境界。??”房玄龄解释道。
陈小九自然不能说不同意,欣然拜谢“谢陛下赐名!”
上一世,父母给自己取了颛,想让自己大智若愚。这一世皇帝取了个睿,这要求有点高哇。
“另外,宣德郎献制盐之法,应该得到什么赏赐,赶紧议一议!”
杜如晦与房玄龄各自捧着章程和宣纸,快步走出殿外,他们要赶在今日前修改好章程,还要通知阎立德与张正鹤,时间紧迫,容不得半分耽搁。
陈小九也跟着起身,刚走到殿门口,忽然想起什么,转身对李世民道:“陛下,臣还有一事——那盐焗鸡的做法,臣已想妥,待精盐司诸事安定,臣便献与陛下,让陛下也尝尝这用干净精盐做的菜。”
李世民闻言,忍不住笑了:“好,朕等着。到时候,朕也请你尝尝御膳房的手艺,算是犒劳你为精盐之事出的力。”
陈小九躬身行礼,转身走出两仪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