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章 视察指导(2 / 2)

一见陈小九和张正堂,刘掌柜连忙拱手:“张郎君,可算等着你们了!我今日是来订桌椅的,要二十套八仙桌,八十张靠背椅,不知多久能做出来?”

张正堂略一沉吟:“一个半月。一个半月之内,保证让你们用上。”

“好!好!”刘掌柜笑得合不拢嘴,“只要做得好,价钱好说!我先付一半定金,剩下的等桌椅送到再结。”说着,就让伙计打开布袋子,里面是五十两银饼,闪着莹白的光。

张正堂让人取来笔墨,与刘掌柜写了契约,双方签字画押,这事就算定了。

看着刘掌柜满意离去的背影,张正堂拍了拍陈小九的肩膀:“你瞧,这才刚开始,往后生意定会越来越好。”

陈小九望着那两套崭新的桌椅,日子,就像这桌椅一样,正一点点变得扎实而安稳。

“走吧杨师傅,”陈小九转身道,“咱们去将作监铁作瞧瞧。”

杨铁信用力点头,紧了紧手里的铁皮工具箱,眼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。

将作监铁作在皇城西边,离西作坊不远,隔着两条街就能听见“叮叮当当”的打铁声,像无数面小鼓在敲。

刚到门口,就见两个身着铠甲的守卫守在那里,腰间佩着长刀,见陈小九拿出将作监的信物,连忙拱手放行:“陈郎君请。李管事已在里面候着了。”

进了铁作,打铁声震得人耳朵发麻,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和炭火的味道。

十几个铁匠光着膀子,古铜色的皮肤上汗珠滚滚,正在熔炉旁忙碌。

火星子从铁砧上溅起,像无数小星星,映得他们黝黑的脸庞发亮。

一个管事模样的中年男子迎上来,穿着件半旧的皮褂子,袖口卷得老高,露出结实的胳膊。

他拱手道:“小人是铁作的管事李铨,听闻陈郎君要带杨师傅来指导,已备好了最好的铁料和熔炉,就等二位了。”

“有劳李管事。”陈小九客气道,“这位是杨铁信杨师傅,他打马掌和铁锅的手艺极好,尤其擅长錾刻锅底纹路,能让火势更匀,往后还请多关照。”

李铨连忙与杨铁信见礼:“杨师傅客气了,往后都是同僚,互相照应是应该的。”他引着两人往里面走,“这边请,咱们新砌了座熔炉,火力比别处旺一些。”

杨铁信走到熔炉旁,看着里面通红的铁料,眼睛顿时亮了起来。

他伸手摸了摸旁边的铁砧,又拿起一把锤子掂量了掂量,对正在打铁的铁匠道:“你这马掌的弧度不对,马蹄是前窄后宽,得把这儿再敲出个斜坡,不然钉上去容易磨伤马腿。”说着,从工具箱里拿出个小錾子,在马掌上轻轻划了道线,“照着这条线敲,保证贴合。”

那铁匠拿起锤子,照着线敲了几下,马掌果然变得更顺眼了。他试了试往木蹄模型上套,竟严丝合缝,不由得拱手道:“多谢杨师傅指点!”

杨铁信又走到另一处熔炉旁,看着里面的铁料摇了摇头:“这铁料不错,就是火候还差点意思。火要猛一点,再烧一柱香,等铁料泛出青白色,打出来的马掌才更结实,不容易断。你们这有风箱吗?拿来吹吹!”

李铨愣了一下,连忙道:“回杨师傅,咱们这只有风囊。”说着让人把风囊抬了过来——那是个用牛皮做的大袋子,得两个学徒轮流拉,才能鼓出风来。

杨铁信看着风囊摇了摇头:“这玩意儿费力气,风还不均匀。上次御史大人带了一个风箱过来,看来这几天还没做好。”

李铨眼睛一亮:“新风箱?那可太好了!咱们这学徒天天拉风囊,胳膊都练粗了,还总喊累。”

杨铁信没再接话,挽起袖子,抄起一块铁料,对旁边正在准备打铁锅的铁匠道:“这铁锅底不能太薄,边缘又不能太厚,烧起来受热不均,容易糊。得把锅底錾出细纹,既能存住火,又能让热量散开。”

那铁匠看他熟练的手法,眼睛都看直了,连忙拱手道:“多谢杨师傅指点!小人受教了!”

陈小九站在一旁,看着杨铁信熟练地指导铁匠们干活,脸上满是专注,仿佛那些冰冷的铁器在他手里都活了过来。

他心里不由得感慨:真是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。

杨铁信不过是个不起眼的铁匠,到了这将作监铁作,倒像龙归大海,浑身的本事都有了用武之地。

李铨在一旁看得连连点头,对陈小九道:“陈郎君果然没说错,杨师傅的手艺真是没话说!有他在,咱们铁作的马掌和铁锅定能做得更好!往后铁锅,怕是要抢着要呢!”

“李管事,”陈小九指着风囊道,“这风囊确实不太好用。等杨师傅忙完,让他跟木匠琢磨个新样式的风箱,保管比这好用。”

李铨喜出望外:“那可太好了!陈郎君若是能改良风箱,咱们铁作的效率至少能提高一半!”

正说着,一个小吏匆匆跑进来,对李铨道:“李管事,少监说要来看新造的马掌。”

李铨脸色一凛,连忙道:“知道了!我这就去!”他转身对杨铁信道,“杨师傅,少监要来看马掌,您刚改的那几个,快拿出来擦擦!”

杨铁信也紧张起来,手忙脚乱地找布擦马掌,嘴里念叨着:“可别出岔子,可别出岔子……”

陈小九看着他慌乱的模样,忍不住笑道:“别怕,你就把你打马掌的本事亮出来,出不了岔子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