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禁睡区 > 第257章 火柴烧完,话还在

第257章 火柴烧完,话还在(2 / 2)

他浑身一凛,鬼使神差地掏出手机,录下了一段音频。

第二天,他将这段诡异的音频上传到一个国内最大的民间灵异论坛上,标题简单而直接:“我家灶台会唱歌,有谁认识这调子吗?”

帖子很快沉了下去,直到数日后,一个来自西北地质勘探队的ID回复了它。

“我们……我们可能找到了这首歌的源头。”

西北沙漠边缘,追踪着异常热流信号的地质队,最终找到了那个废弃的窑洞。

他们发现时,拾荒阿婆早已离去,只在原地留下了一小撮细腻的白色粉末。

那块曾给予她温暖的“石头”,已经彻底碎裂,渗入了脚下的沙土。

更诡异的是,窑洞外那条早已干涸了数百年的地下河床故道,竟然有了一线细弱的潜流在缓缓复苏。

水流呈现出一种极淡的乳白色,队员取样检测时,竟闻到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米汤香气。

所有精密仪器都在靠近这股水流时集体失灵,屏幕上只有一片混乱的雪花。

领队最终放弃了取样,他凭着老地质人的直觉,在记录本上写下一行颤抖的字:这不是地下水,这是某种记忆的液化。

他们在窑洞的内壁上,发现了几道新划下的歪斜刻痕。

那长短不一的痕迹,毫无章法,却与支教老师上传的那段“乞食调”前奏的节拍惊人地吻合。

一名胆大的年轻队员试着对着刻痕,低声哼唱起那段旋律。

刚哼到第三句,他脚下的大地传来一阵清晰可辨的轻微震动。

远处,地平线的尽头,一座已被黄沙掩埋了小半、荒废了至少三十年的村庄遗址里,一缕炊烟,笔直地,倔强地,升上了天空,直到第二日清晨才缓缓散去。

得到这个惊人的消息后,那名支教老师带着录下的音频,踏上了前往更深山区考察古代灶纹遗迹的路。

他在一处地壳断裂带的岩层中,找到了那块传说中刻有奇异螺旋纹路的石板。

他将手机放在冰冷的石板上,按下了播放键。

那来自远古的“乞食调”哀歌,通过现代的电子设备,重新回荡在这片死寂的山谷。

音波触及石板的瞬间,一道温热的白雾,竟从石板的裂缝中丝丝渗出。

雾气中,一个极轻,却又无比清晰的低语,直接响彻在他的脑海深处:

“你不是一个人在等火。”

他浑身汗毛倒竖,猛地回头,却惊恐地发现,身后原本空无一人的山路上,不知何时,已经密密麻麻站了十几个身影——全都是附近村落自发赶来的老人。

他们手里,或捧着一小撮珍贵的白米,或拿着一截干枯的木柴,或端着一碗清澈的山泉水。

面对老师惊骇的目光,一位最年长的老人咧开没牙的嘴,浑浊的眼睛里却透着光:“后生仔,莫怕。俺们昨晚……都做了同一个梦。梦里有人说,这里的火快熄了,要来……续一口热气。”

深夜,繁华都市的另一角。

一名年轻的外卖员刚送完最后一单,疲惫地蹲在一栋公寓楼的楼顶天台,啃着已经冰冷的饭团。

他习惯性地刷着手机,看到了那个名为“我家灶台会唱歌”的帖子,以及样,闲的。”

正要关掉屏幕,他眼角的余光忽然瞥见了楼下那条熟悉的黑暗巷口。

那里,周伯家门口的小木凳上,又摆上了一碗冒着热气的白粥。

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工装的男人,正站在小凳旁,低头小口小口地喝着粥。

他的身影有些模糊,近乎半透明,仿佛随时会融入夜色。

外卖员以为是自己太累眼花了,使劲揉了揉眼睛。

再看时,男人已经不见了,只剩下那只空碗,碗沿还微微冒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热气。

他彻底怔住了。

那身旧工装,像一根针,狠狠扎进了他的记忆深处。

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,十几年前也是穿着这样一身工装,在工棚里饿坏了胃,最终没能挺过去。

那一夜,他没有回家,就在天台上坐到了天亮。

第二天清晨,他路过一家早已关门歇业、门上贴着封条的百年老店时,脚步顿了顿。

他犹豫了片刻,还是将自己早餐刚买的、还热乎的肉包子,从门缝下塞了进去,放在了那积满灰尘的灶台上。

他还撕了张订单纸,在背面写下一行字,一同塞了进去:“给需要的人。”

他不知道的是,当天夜里,当整座城市陷入沉寂时,那家老店里封存了整整十年之久的黄铜炉膛,在无人点火、无人靠近的情况下,炉心深处,第一次自主地,升起了一丝微弱的温度。

而在那栋破旧的筒子楼下,周伯再次将一碗新煮的白粥放在了小凳上。

他没有注意到,巷口的黑暗里,比昨夜多了一道沉默等待的影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