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小说网 > 灵异恐怖 > 禁睡区 > 第116章 保温箱还没凉

第116章 保温箱还没凉(2 / 2)

它在空中无声地燃烧,没有热量,也没有烟雾。

转瞬间,工牌化为一捧漆黑的灰烬。

那灰烬并未飘散,而是在一股无形力量的牵引下,盘旋升空,在司空玥眼前,缓缓凝聚成三个清晰的汉字:

“我在送。”

“他在送……他到底在送什么?”波段猎人老刀的地下指挥部里,气氛凝重得像是灌了铅。

他面前的地图上,七个红色的标记在不同的城区闪烁。

就在凌晨三点整,不多不少,七个标记所在的地点,同时发生了无法解释的异象。

所有曾明确接收过“幽冥外卖”的幸存者,无论他们用的是什么牌子的电饭煲,甚至是用柴火灶的老式铝锅,都在同一时刻自动启动。

没有米,没有水,但机器却在运转。

十五分钟后,当幸存者们被这诡异的动静惊醒,打开锅盖时,发现里面都不多不少,盛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。

而在每一碗饭的碗底,都压着一张小小的纸条,字迹潦草,却惊人地统一。

“别饿着。”

“信号源呢?”老刀的声音沙哑而低沉。

“找不到,”一个负责技术分析的年轻人脸色惨白地摇头,“老大,这太邪门了。这些信号不是从任何已知的灵脉或者发射源发出的。我们调取了地下波段的全部记录,发现这些能量波动……像是从‘集体记忆频段’里自发生成的。就好像……就好像一种共同的念头,在同一时间,通过成千上万人的潜意识,广播了出去。”

老刀沉默了。

他缓缓站起身,走到窗边,看着废墟之上渐渐亮起的天光,嘴角咧开一个冰冷的弧度。

“哈……”他低声冷笑,“别人家的复活者,靠的是神明庇佑,靠的是契约力量。咱们这位倒好……他妈的,靠的是‘记得吃饭’。”

城西,第七分坛的地下祭室,韩九的脸色比老刀还要凝重。

那根插入地脉裂缝的青铜短管顶端,原本凝结的水珠已经消失不见。

取而代之的,是一条比发丝还要纤细的水线,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,逆流回地底深处,仿佛在为某种东西“引路”。

守墓人的直觉让他感到了强烈的不安。

他没有犹豫,拿起工兵铲,顺着青铜管的位置,向下挖去。

泥土很松软,只挖了三尺深,铲尖就碰到了坚硬的物体。

他小心翼翼地清理掉周围的浮土,一块通体漆黑、刻满了繁复符文的石板,暴露在他的眼前。

石板上的纹路古老而诡异,但韩九看到它的第一眼,呼吸就停滞了。

这纹路的能量波动频率,竟与他记忆中,“幽冥食录”初次启动时的波动,完全吻合!

他鬼使神差地取出那碗被地脉之水浸泡过的冷饭,将其放在黑石板上。

诡异的一幕再次发生。

那些静止的米粒,像是被赋予了生命,自行蠕动、排列,最终拼凑出四个触目惊心的字:

“门要开了。”

就在韩九看清这四个字的瞬间,整座分坛遗址的地脉发出一声沉闷的震颤。

祭室内,所有早已熄灭的油灯,竟在同一时刻,“呼”地一声,全部亮起!

昏黄的火光摇曳,在祭室中央的墙壁上,投射出一道模糊的虚影。

那影子赤裸着上身,布满了狰狞的伤痕,嘴角却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痞笑。

他的右手随意地插在裤兜里,左手则抬起来,对着韩九的方向,比了一个清晰的“oK”手势。

韩九身体一震,随即毫不犹豫地单膝跪地,右手抚胸,深深低下头。

“守墓人韩九,参见……”他顿了顿,似乎在寻找一个合适的称谓,最终只是低声道,“您不在任何一份传承的名单之上,但……我们一直认您。”

深夜十一点,司空玥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自己的公寓。

她推开门的瞬间就愣住了。

空气中,飘散着一股熟悉的、萝卜排骨汤的香气。

她的心脏漏跳了一拍,快步冲进厨房。

灶台上,火已经关了,但锅子还是温热的。

她掀开锅盖,一锅炖得恰到好处的萝卜排骨汤正冒着丝丝热气,汤面上浮着几片翠绿的葱花。

旁边,一张撕下来的便签纸上,留着一行字。

“你熬太狠,补点油水。”

司空玥的手指剧烈地颤抖起来。

这句话……这句话是陈三皮在最后一次来她家时,看着她桌上堆积如山的资料,说过的原话!

一字不差!

她像是想到了什么,猛地转身,一把拉开冰箱门。

冷藏室一切如常。她咬着牙,拉开了最下方的冷冻层。

在最深处,在一堆冻肉和速冻食品的角落里,静静地躺着一只外卖手套。

那只手套已经被冻得僵硬,表面凝结着一层白霜,暗红色的血迹在冰霜下若隐若现。

正是她曾在铜镜碎片中看到的那只!

她深吸一口气,颤抖着伸出手,将那只冰冷僵硬的手套戴在了自己的左手上。

就在手套完全贴合她皮肤的瞬间,一股极其细微、却不容抗拒的牵引力,从手套上传来,精准地指向城市中心——某个早已被废弃、入口都被封死的地铁站方向。

司空玥怔怔地站在原地,眼泪毫无征兆地滑落。她终于明白了。

“你不是成了规则……”她对着空无一人的厨房,喃喃自语,“你是把自己……活成了一种戒不掉的习惯。”

而与此同时,在她感知到的那个方向,地底深处,幽暗的废弃地铁隧道尽头,一盏因线路老化而接触不良的应急顶灯,正“滋啦、滋啦”地忽明忽暗。

每一次亮起,都短暂地照亮了旁边冰冷的隧道墙壁。

墙壁上,一道崭新的、仿佛用指甲刚刚划出的痕迹,清晰可见:

“第116单,配送中。”

那股来自手套的牵引力,开始变得越来越强烈,像是在催促。

司空玥知道,她必须去。

那个地方,不仅是陈三皮“新订单”的目的地,更是当年“安宁管理总局”在城中设立的、第一个秘密实验基地的所在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