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值初冬,北风卷着寒意掠过京城的飞檐。一支规模浩大的北狄使团在漫天尘土中抵达炎朝国都,队伍前方,北狄王庭的兀术亲王端坐于高头骏马之上,鹰隼般的目光扫过炎朝京城巍峨的城墙。他身后是近百名北狄精锐,个个腰佩弯刀,神情彪悍,引得京城百姓远远围观,议论纷纷。使团队伍中满载着各式货物,皮毛、药材、马匹等物琳琅满目,看似商队,却处处透着军旅的肃杀之气。
消息早已传遍朝野。龙泉宫内,萧景玄将边关急报掷于案上,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冰霜。北狄此番前来,名为通商,实为试探。他声音低沉,带着压抑的怒意,边关守将奏报,半月前北狄骑兵已三次越过界河,劫掠边境村庄。如今派使团入京,分明是要看看我朝经太后之乱后,还有几分实力。
兵部尚书王崇出列奏道:陛下,北狄狼子野心,此番使团入京,必多生事端。依臣之见,当严阵以待,示以兵威,不可使其小觑我炎朝。他声音洪亮,在殿内回荡,臣建议在使团面前举行一场阅兵,让这些蛮夷见识我炎朝军威。
户部尚书李谨则持重反对:王尚书此言差矣。国内经太后之乱,民生凋敝,国库空虚,此时若与北狄交恶,绝非良策。不如许以财帛,暂稳边关,待我朝恢复元气......他话音未落,王崇已怒目而视。
李大人此言,与割地求和何异!王崇声音陡然提高,北狄人贪得无厌,今日许以财帛,明日他们就会要求更多!
殿内顿时争论不休,主战派与主和派各执一词,互不相让。萧景玄冷眼看着臣子们争执,指节轻轻敲击龙椅扶手。他何尝不知北狄险恶用心,但李谨所言亦是实情。太后与裕亲王之乱虽已平定,但朝局初定,此时若与北狄开战,确非良机。
够了。萧景玄声音不高,却让满殿争议戛然而止,北狄使团既来,朕自当以礼相待。传朕旨意,使团一应供给按亲王规格,不可怠慢。三日后,朕将在麟德殿设宴接风。他目光扫过众臣,至于其他,容后再议。
退朝后,萧景玄独坐御书房,对着北境舆图久久沉思。图上标注着北狄各部的势力范围,以及近年来边境冲突的地点。他修长的手指在图上缓缓移动,最终停在了一处关隘。内侍轻步进来禀报:陛下,沈姑娘正在梅林督导女学采风课业。
萧景玄目光微动,想起那个总能从意想不到角度破局的女子。他沉吟片刻,取过一张素笺,挥毫写下一行字:北风骤起,寒梅独放。愿闻雅见,共赏冬韵。随后密封妥当,吩咐内侍:亲手交与沈姑娘。
此时梅林之中,沈芷衣正指导宫女们辨识不同品种的梅花。寒风拂过,枝头红梅颤动,暗香浮动。小禄子匆匆而来,将密信呈上。沈芷衣展开信笺,眸中闪过一丝了然。她抬头望向北方天空,轻声道:朔风已至,该来的终究来了。
她转身对随行宫女吩咐:去将我所藏的北地风物志、边境舆图,还有近年来北狄各部动向的记录,全部送到听竹轩。又对小禄子低语,让你手下那些机灵的小子们,这几日多留意驿馆动静,北狄使臣的一举一动,都要记下回报。
小禄子领命而去。沈芷衣独立梅树下,任由寒风吹动衣袂。她知道,这场外交较量,将是她面临的又一场硬仗。远处传来使团入城的号角声,在冬日寒风中显得格外嘹亮。
当夜,沈芷衣在灯下仔细翻阅北狄资料,直到烛火微昏。窗外忽然传来三声规律的鸟鸣,她推窗望去,只见顾影立在院中阴影处。陛下有令,明日使团入宫后,请姑娘至偏殿观礼。
沈芷衣颔首:有劳顾统领。还请转告陛下,北狄此番有备而来,恐会在宴席间发难。顾影深深看她一眼,身形消失在夜色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