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4章 老朱醒悟!(2 / 2)

朱高炽一愣:“爹,北征的粮草都备得差不多了……”

“备再多粮草有什么用?”

朱棣打断他,指着光屏,“你没听见?几十万宗室,每年耗掉国库一半收入!再不想办法,不等蒙古打来,咱自己就先被这群‘金枝玉叶’吃穷了!”

他想起刚才算的账,后背直冒冷汗——他打下的江山,可不能毁在这群蛀虫手里。

“推恩令,必须搞!”

朱棣语气斩钉截铁,“不管那些腐儒怎么骂‘违背祖制’,都得搞!让每个藩王把封地分给儿子,一代分一点,分到最后,他们手里没了大片土地,没了兵权,才能安分守己!”

他拿起笔,在纸上重重写下“推恩”二字,笔尖戳破了纸页——这一次,他不能再犹豫了。

光屏上,画面还在继续:一个老藩王躺在病榻上,子孙们围在床边,不是问安,而是吵着分家产;

一个刚满月的宗室婴儿,朝廷就送来百两“满月赏”,而同一时辰,京郊有三个婴儿因为没奶吃夭折了。

“造孽啊……”

朱元璋捂住胸口,声音发颤。他想起自己小时候,全家饿死,就剩他一个;如今他的子孙,却能眼睁睁看着百姓饿死,还在为分多少家产争吵。这哪是他的子孙?是披着人皮的豺狼!

“马皇后,” 朱元璋转头对妻子道,“快快快传旨,即日起,宗人府重新核计宗室俸禄,亲王岁禄砍一半,郡王砍三分之二,将军以下,按品级领禄,不准再超标!”

再不下旨的话朱元璋感觉自己都受不了

“还有,” 他补充道,“让各地藩王,把多余的土地还给百姓,每亩地收租不准超过三成!敢违抗的,削爵夺地,贬为庶民!”

马皇后点头应下,看着丈夫通红的眼眶,轻轻叹了口气——他终究是醒了,醒在还能补救的时候。

各朝代的帝王们看着这一幕,心里都有了计较。

李世民对房玄龄道:“你看,就算是洪武大帝,也有算错账的时候。可见制度这东西,得常改常新,不能一成不变。”

房玄龄躬身道:“陛下所言极是,臣这就去拟‘宗室任职令’,让皇子们去地方历练,不准再养在京城。”

刘邦摸着胡须,对吕雉笑道:“还是刘彻那小子机灵,推恩令这招,真是一劳永逸。回头让刘盈好好学学,别学老朱死脑筋。”

朱元璋他把那些“宗室特权”一条条划掉,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,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。

他知道,改制度难,改人心更难。但他必须做——不为别的,就为了那些吃观音土的百姓,为了那句“朱元璋的宗室制度要负一半责任”的评语,为了不让大明,真的亡在他亲手埋下的祸根里。

窗外的月光照进来,落在“推恩令”三个字上。那是刘彻的智慧,也是朱元璋的幡然醒悟。或许,历史的意义就在于此:前人犯的错,后人能看见;前人走的弯路,后人能绕开。

而那些被圈养的宗室,那些噬空的国本,终究成了一面镜子,照见了“溺爱”的代价,也照醒了“变革”的必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