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“更讽刺的是,朱元璋给子孙的福利,堪称历代之最。” 解说声带着嘲讽,“藩王们不用交税,不用干活,从出生到死亡,国家全包——婚丧嫁娶有补贴,生孩子有赏赐,甚至连府邸修缮都由国库拨款。
朱元璋自己苦了一辈子,总说‘不能让子孙再受穷’,却养出了一群不知民间疾苦、只知享乐的‘寄生虫’。”】
【“明末灾荒连年,百姓易子而食,藩王们却依旧强征赋税,囤积粮食。洛阳的福王朱常洵,府里藏着百万石粮食,却看着饥民饿死,最终被李自成烹杀,百姓拍手称快。这样的藩王,又怎么会在乎大明的死活?”】
“朱常洵……”
朱元璋念着这个名字,眼前一黑,差点栽倒。那是万历帝的儿子,是他的重孙!坐拥洛阳富庶之地,竟能看着百姓饿死?竟能被起义军烹杀?百姓还拍手称快?
他想起自己当年给子孙定的俸禄标准——亲王岁禄万石,是百官的数十倍。他总觉得“自家孩子不能亏着”,却没料到,这“厚禄”竟养出了如此冷血的蛀虫。
“朕错了……朕错了啊……”
朱元璋瘫坐在龙椅上,老泪纵横。他以为疼惜子孙是对的,却忘了“惯子如杀子”;他以为分封藩王能护佑江山,却没料到权力的枷锁会让他们连血性都磨没了。
旁边的马皇后轻轻拍着他的背,叹道:“重八,别太气了。或许……是后世的皇帝忘了你的初衷,把藩王养成了废物。”
可朱元璋听不进去。他看着光屏上那些锦衣玉食的藩王,再看看煤山上自缢的崇祯,心里像被刀剜一样疼——他朱家的子孙,怎么就成了这副模样?没有担当,没有血性,连最基本的家国大义都抛了!
各朝代的帝王们看着这一幕,心情复杂。
刘邦咂了咂嘴:“分封这事儿,真是双刃剑。咱当年封同姓王,后来不也闹了七国之乱?看来藩王太强不行,太弱也不行,难啊。”
李世民摇头:“关键在教。若藩王从小读的是‘忠君爱国’,而非‘骄奢淫逸’;学的是‘领兵打仗’,而非‘声色犬马’,何至于此?朱元璋疼子孙没错,错在只给富贵,不给筋骨。”
曹操摸着下巴,眼神锐利:“乱世之中,能活下来的,从来不是靠祖宗荫庇,是靠自己手里的刀。藩王们被圈养久了,刀早锈了,哪还有胆子救国?”
光屏上,崇祯的遗体被百姓收敛,而那些藩王的结局也一一浮现:有的被起义军抄家灭族,有的被清军俘虏圈禁,有的逃亡途中饿死荒野……没有一个能保住朱元璋给他们的“荣华”。
“报应……都是报应……”
朱元璋闭上眼睛,泪水从眼角滑落。他终于明白,靠分封和厚禄护不住子孙,能护住他们的,只有刻在骨子里的担当,是与国家同生共死的血性。
他当年苦过来,总想着让子孙“享福”,却忘了——世间最稳的“福”,从来不是坐享其成,是能在危难时挺直腰杆,护住自己的家,守住自己的国。
“若有来生……” 朱元璋喃喃道,“朕要教他们,先学做人,再学做王;先懂担当,再享荣华……”
光屏里南京皇宫里一片死寂。仿佛只有朱元璋的叹息,在殿内回荡,像一声穿越百年的悔恨,警示着所有靠“分封”“厚禄”维系的亲情与江山——终究,靠不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