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“第二大发明:印刷术。”】 画面切换到雕版印刷,工匠在木板上刻字,刷上墨,铺上纸一拓,字迹就清晰地印在了纸上。“到了北宋,毕昇发明活字印刷,用胶泥做成单个字模,可重复使用,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。”】
“能重复用?” 刘邦瞪大眼睛,他当年想推广《新语》,就因为抄书太慢,没能普及。这印刷术要是能弄到手,民间识字的人肯定能多一倍。
刘彻也点头:“有了这术,儒家经典、兵法农书都能批量印,百姓知礼,士兵懂法,甚好。”
【“第三大发明:火药。”】 画面里,炼丹师不小心将硝石、硫磺、木炭混在一起,点燃后发生爆炸。“最初用于炼丹,后来被用于军事,发明了火炮、火箭,改变了战争的形态。”】
曹操看得瞳孔骤缩,猛地站起来:“此等威力!若用于攻城……” 他想起官渡之战时,若有火炮,攻破袁绍的营寨根本不用费那么大劲。
刘备也攥紧了拳头:“若北伐时有这火药,何愁不能破长安?” 诸葛亮则盯着“硝石、硫磺、木炭”的配比,默默记在心里——这或许能改良连弩的威力。
【“第四大发明:指南针。”】 画面里,一块磁石磨成的勺子放在铜盘上,勺柄永远指向南方。“最初叫‘司南’,后来改进为罗盘,为航海提供了方向指引,让远洋航行成为可能。”】
视频播放时,各朝代的惊叹声此起彼伏:
“原来纸是这么造的,比竹简省事多了!”
“活字印刷?一个字模能反复用,这脑子咋长的?”
“火药这威力……以后打仗,怕是不用拼人命了。”
“指南针能指方向?那出海打渔、远途行军,可就方便了!”
嬴政全程没说话,却看得最认真。当视频讲到造纸术时,他让书吏把“树皮、麻头、破布”的步骤记了三遍;听到火药的军事用途,他眼神锐利如刀;看到指南针,他想起北击匈奴时迷路的困境,默默点头。
四十分钟的视频很快结束,光屏前一片寂静,随即爆发出更热烈的讨论。
“怎么样,这四大发明,够意思吧?” 林远的声音从浴室传来,带着水汽。
嬴政发弹幕:【甚好,先生。】 虽只两个字,却透着满意。他当即下令:“造纸术、火药,列为头等研究项目,三个月内,朕要看到成果!”
刘邦对着萧何道:“咱也不能落后!让工匠们都学学,尤其是那印刷术,咱得让《诗经》《尚书》传遍天下!”
李世民则召来工部尚书:“四大发明,皆能强国。造纸、印刷助文治,火药、指南针助武功,都要尽快仿制!”
林远洗完澡出来,擦着头发,看着光屏上各朝代忙碌的景象,笑了。他知道,这四大发明的视频,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历史的长河,必将激起更大的浪花。
而嬴政坐在咸阳宫,看着书吏们整理好的“四大发明”记载,手指轻轻敲着案几。作为第一个统一华夏的帝王,他对“创造”与“革新”的渴望,从未停歇。或许,这四大发明,能让他的大秦,走得更远。
夜色渐深,光屏的光亮映照着千百年前的宫殿,也映照着那些因“发明”而燃起希望的眼睛。改变,正在悄然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