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章 逛超市(1 / 2)

林远推开超市玻璃门,冷风夹杂着面包的香气扑面而来。

货架从门口一直延伸到深处,零食、日用品、生鲜、粮油……琳琅满目,码得整整齐齐,每件商品包装上都印着清晰的标价,红底白字,一目了然。

“我的娘哎……这地方得有多少东西?” 一个宋朝的小贩盯着零食区的薯片、巧克力,眼睛都直了——他走南闯北,从没见过这么多花样的吃食。

“这叫‘标价’?多少钱一看就知道,比集市上讨价还价方便多了!” 唐朝的书生摸着下巴,觉得这法子实在。

“那黄澄澄的是啥?看着像糖,又不像……” 秦朝的农夫指着货架上的果冻,满是好奇。

林远推着购物车慢悠悠往里走,光屏上的弹幕跟着滚动。

到了蔬菜区,绿油油的青菜、红彤彤的番茄、带着泥土的土豆,码在冷藏柜里,新鲜得像刚从地里摘的。

【大明·朱元璋:先生,咱瞅着那大米,有2块一斤的,3块的,还有4块的。咱想问,老百姓一个月能挣多少?够不够吃?】

朱元璋盯着标价,心里飞快盘算——按大明粮价,一石米约值一两银子(约180斤),折算下来一斤米不到7文钱,可百姓一个月辛苦耕作,也就挣个几百文,刚够糊口。后世这米价看着比大明高,可要是收入也高,那日子就不一样了。

林远拿起一把青菜,随口道:“普通老百姓啊,只要有手有脚肯干活,不管干啥,哪怕没读过书,进厂打工、当个保安,一个月最少也能挣三四千块。要是卖力气,比如搬砖、干工地,肯吃苦的话,五六千、七八千都有可能。”

他顿了顿,想起最低工资标准,补充道:“国家有规定,每个城市都有最低工资,一般两三千块起步,老板给少了,能去告他,一告一个准。”

“轰!”

各朝代的百姓彻底炸了锅,光屏上的弹幕密密麻麻:

“三四千块?能买多少米?”——按2块一斤算,三四千块能买一两千斤米,够一家人吃大半年了!

“干一个月最少挣两三千?咱种地一年才挣多少啊!”

“还能告老板?天底下还有这等道理?”

“这不是天堂是啥?咱现在投胎去后世还来得及不?”

一个明朝的佃户看着弹幕,突然蹲在地上哭了——他一年到头给地主种地,除去租子,剩的粮食刚够自己饿不死,哪敢想“干一个月够吃半年”?

朱元璋掐着手指算完,倒吸一口凉气:“按这算法,普通老百姓干一个月,不吃不喝,能买一千多斤米,够躺平三四个月了?这……这也太舒坦了吧!” 他当了皇帝都不敢想“躺平”,后世老百姓竟然能有这底气?

李世民也在算账:大唐长安的米价,丰年时一斗米约50文(约12斤),折算下来一斤米4文多,看着比后世便宜,可百姓一个月最多挣两三百文,也就买五六十斤米,刚够自己吃。

后世一个月挣三四千,能买一两千斤,这差距,简直天壤之别。“难怪后世能吃饱……这收入,确实顶用。”

林远把青菜放进购物车,看着弹幕里的羡慕,笑了笑:“别光看好处,吃饱了烦心事也不少。”

他拿起一盒鸡蛋,继续道:“比如,得拼命赚钱给儿子娶媳妇吧?给家里人买房子、看病吧?就说娶媳妇,彩礼各地不一样,江西那边可能要二三十万,好些的地方也得几万、十几万。攒不够彩礼,儿子可能就娶不上媳妇,你说愁不愁?”

“啥?娶媳妇要二三十万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