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佗的弟子们盯着“骨折固定图”,惊得说不出话——他们师傅发明的“麻沸散”已算奇术,可这手册里的“夹板固定法”,竟比他们的手法更稳妥、更易推广!
普通百姓更是瞪圆了眼睛。他们这辈子最怕的就是生病,一点小病就能拖成大病,一场瘟疫就能死半村人。
可这手册里,连“瘟疫预防”都有写:“勤洗手,喝开水,隔离病人”,简单到孩子都能记住。
【“更绝的是,它教你在没有药的情况下,怎么在山里找草药——哪些草能退烧,哪些叶能止血,配图配文,一看就懂。它不藏私,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能把一个毫无医学知识的普通人,在短短几个月内培养成能处理常见疾病的‘合格医生’。”】
【“六七十年代,我国农村有100多万赤脚医生,靠的就是这本书,挽救了无数生命。1965年,华夏人均寿命才49岁;到1975年,就涨到了64岁——这背后,《赤脚医生手册》功不可没。”】
【“说白了,只要带着这本书穿越到古代,管你是秦汉还是唐宋,都能对当时的医术形成‘降维打击’。治几个疑难杂症,救几个病危的权贵,不出半年,就能成‘神医’,名震一方,甚至被帝王请去当太医,封侯拜相不是梦!”】
“嘶——”
大秦咸阳宫,嬴政手里的茶杯“哐当”落地,茶水溅湿了龙袍,他却浑然不觉。
靠一本书,就能让一个普通人变医生?靠一本书,就能让人均寿命涨15岁?
嬴政的内心翻江倒海。他想起大秦的百姓,一场风寒就能夺走半村人的命;想起战场上的士兵,多少人不是死在刀下,而是死在伤口感染;想起自己的父亲秦庄襄王,壮年病逝,若有此书……
“奇书!这才是真正的奇书!” 嬴政猛地站起身,对着李斯疾声道,“李斯!传朕旨意,让太医院所有太医,立刻整理毕生所学,从常见病到疑难杂症,从草药辨识到针灸手法,全部编集成书!要像这本《赤脚医生手册》一样,简单易懂,人人能学!”
他幻想着:若大秦能有这样的医书,人手一册,百姓会不会少些病痛?士兵会不会少些伤亡?人人能自救,户户有“医生”,大秦何愁不兴?何愁不寿?
“陛下英明!” 李斯连忙躬身,他也看出了此书的价值——这何止是医书,简直是“国本之书”!有了它,民心稳,国力强,远胜十万雄师。
【视频还在继续,翻着手册,语气越发激动:“你们看这页,‘如何用针灸缓解牙疼’‘如何用酒精(可用粮食酿造)消毒伤口’……全是古代能实现的法子!只要照做,就能把‘必死之症’变成‘小病小痛’。”】
刘邦看着“酒精消毒”的法子,一拍大腿:“娘的!早有这书,咱当年在鸿门宴上受的伤,也不至于疼那么久!” 他打仗多年,见多了弟兄们因伤口发炎而死,这手册简直是“军中神器”!
朱元璋则盯着“草药辨识图”,对朱标道:“标儿,看到没?这书才叫‘为民’!咱大明的药书,要么藏在太医院,要么写得晦涩难懂,普通百姓哪看得懂?回头让太医院照着编,编好了印个几万本,发到州县去!”
孙思邈站在终南山的药庐里,望着天幕上的手册内页,老泪纵横。他穷尽一生编写《千金方》,只为“人命至重,有贵千金”,可此书的普及性、实用性,竟远超他的想象。
“善哉!善哉!” 他对着天幕深深一揖,“若能得此一书,天下医者可省多少摸索,天下百姓可少多少病痛!”
林远看着视频,想起小时候奶奶家抽屉里那本泛黄的《赤脚医生手册》,爷爷说那是当年村里医生的“宝贝”。他笑了笑,原来这书不仅能救现代人,在古代也是“神书”。
而天幕之下,关于《赤脚医生手册》的议论还在发酵。嬴政的太医们已经开始连夜编书,朱元璋的手谕已快马送向各地。
谁也没注意,视频角落已经出现了第二本书的名字——《民兵军事训练手册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