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章 粮食保险!(2 / 2)

永乐年间,朱棣正拿着马鞭,脸色铁青地盯着天幕。他刚从吕宋带回红薯种子,还特意下旨让后世子孙重视推广,结果……

“朱瞻基!”朱棣猛地转头,看向缩在角落想溜的孙子(明宣宗,相对重视农业,但后代确实拉垮),“你给朕站住!”

朱瞻基吓得一哆嗦,连忙跪下:“爷爷……”

“朕问你,”朱棣举起马鞭,指着天幕,“你那些后代,是怎么把玉米当摆设的?!” 他现在恨不得穿越回去,把那些沉迷修仙、木工的后代挨个抽一顿。

【视频继续:“第三道保险:肉类供应链。2020年,华夏人均肉类消耗量达63公斤(126斤),相当于每年吃掉约8800万吨肉类。这意味着,我们的饮食结构里,肉蛋替代了部分粮食消耗,间接减轻了主粮压力——肉多了,粮就省了。”】

“人均每年126斤肉?”

这个数字让各朝代的百姓倒吸一口凉气。他们一年到头能吃上几顿肉都是奢望,后世竟然能平均到“每月十斤肉”?

刘邦咽了咽口水:“乖乖,这日子过得比朕还滋润……” 他当皇帝时,也只有大宴群臣才能管够肉。

朱元璋则更关注“肉替粮”:“肉多了粮就省了……有道理!回头让各地多养猪、多养鸡,既能让百姓吃点荤腥,又能省粮食,一举两得,但是拿什么喂猪喂鸡又是个大问题?”

【弹幕补充:“肉类多了,也是粮食安全的体现——饲料粮能转化成肉,说明粮食充裕到能‘喂饱牲口’,这在古代想都不敢想。”“想想看,古代灾年,人都吃不饱,哪有粮喂猪?后世能顿顿有肉,本身就是粮食安全的证明。”】

【“第四道保险,也是最根本的保险:袁爷爷和无数农科人的杂交水稻,以及各类高产作物的持续改良。产量上去了,一切才有基础。”】

视频结束时,林远的泡面刚好泡好。他撕开调料包,撒上粉包和蔬菜包,搅了搅,一股浓郁的香味飘了出来。

“还是老痰脚踩味的酸菜经典。”他拿起叉子,叉起一大口面条塞进嘴里,吃得呼噜作响。

天幕下,各朝代的帝王还在消化着“四道保险”的内容。

嬴政下令:“除了建农神庙,再建‘储备仓’,凡产粮之地,皆设仓廪,慢慢的囤,以后按人口留足三年之粮,余者入国库,效仿后世‘循环储备’。”

朱棣则直接把朱瞻基扔进了农科所:“没研究明白红薯怎么亩产万斤,不许出来!”

而明末的崇祯,看着天幕上“人均126斤肉”的数字,再看看宫外啃树皮的百姓,只觉得眼眶发酸。他喃喃道:“若早推广红薯玉米……若有这四道保险……” 可历史没有如果。

林远吃完泡面,擦了擦嘴,拿起手机准备刷个牙,然后上床上躺着看视频。他不知道,自己刷的那段关于粮食安全的视频,已经让千百年前的帝王们,对“粮食”的认知彻底刷新——

安全,从来不是“够吃”就够了,而是要像织网一样,多几道防线,多几层保障。

而那些被骂“败家”的明朝后代,或许永远不会知道,他们随手丢弃的“观赏植物”,在千百年前的老祖宗眼里,竟是能救万民的宝贝。

天幕的光映着林远打哈欠的脸,也映着各朝代帝王沉思的身影。关于粮食的故事,还在继续,而那些刻进骨子里的“安稳”执念,正随着每一粒种子,在历史的土壤里扎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