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4章 运输大队长·李(1 / 2)

大明宫里气氛略显的诡异,鲜血从李林甫的脖子处汩汩流出,腥味混杂着骚味弥漫在了大殿上,然而这样的一副场景,群臣居然没有一点的胆缩,纷纷仰着头,目光炙热的望着一脸鲜血的天子。

回来了!都回来了!

我们的三郎!他回来了吗?!

张九龄朝着李隆基深深鞠了一躬,摆手让内侍过来清理。

“还不错,朕告诉你,我会一直监督的!”李世民淡淡道。

“祖宗放心,孙儿一定以史为鉴,向您学习的。”

李隆基挤出一抹微笑讨好道。

只是他脸本来就肿着,又溅上了血,这会宫人还没为他擦拭,这一幕怎么看怎么滑稽。

「但唐玄宗选择听信了杨国忠的话,派使者催促哥舒翰出兵,一个使者接着一个,哥舒翰被逼得没有办法。」

「天宝十五载六月四日,哥舒翰率军大哭着率军出了潼关,结果在灵宝西原遭遇了叛军埋伏,河西系几乎全军、北庭系全军、半个安西系军队,总计二十余万人几乎全军覆没,仅剩八千人生还。」

「潼关失守。」

天幕上画面切换,原本占据了优势的潼关守军,在长安一道道金牌的催促下,不得不开始进攻。

画面犹如一幅史诗长卷,将讲到的战争全过程深入又详细的进行描绘。

叛军的埋伏,唐军的英勇抵抗,军令的混乱,惨烈的屠杀,那昏无天日的战争场景看得各朝的观众为之震动,为之揪心不已。

战场上到处都是厮杀声、呐喊声,战场外更是千家万户的嚎哭声!

各朝时空的百姓们看得心底揪疼,明明哥舒翰知道自己的状态不足以指挥大军,只能守城避战。

大唐的将帅们也知道要守好长安,他们才能放开手脚。

就连叛军都知道,哥舒翰虽然不能战但守城足矣。

为什么那皇帝就是不知道?

人们眼见着一道道金牌自长安而来,逼着不断咳血的哥舒翰出战,他们仿佛已经见到了宰相杨国忠在长安豪华的府邸里得意的窃笑。

他以为搞死了哥舒翰,自己就能平安苟活了吗?

观众们泫然垂泪,心底愈发的悲楚。

曾几何时,他们也曾在天幕里看到过这样的画面。

那一日,岳元帅即将收复开封府,还于旧都,却被来自临安行在的一道道金牌紧急召回。

太阳底下无鲜事!

人类能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:

不会从过去得到任何教训!

「七十二岁的唐玄宗带着几千禁军,携后妃亲信在夜色中逃离长安。」

「六月十七日,叛军攻陷长安,帝国首都陷入了战火之中。」

「如此强大的帝国几乎瞬间崩塌,被当时世界誉为永远不可能从外部战胜巨唐就这样潦草的崩塌了!」

叛乱者安禄山恰恰是皇帝一手提拔,重用宠信之人。

安禄山的势力和野心,最后刺破了绚烂盛景的气泡,帝国潜在已久的危险以最激烈的方式席卷了所有人。

长安再不是那座流光溢彩的都城!

原本将要断粮的叛军也因为长安的沦陷,得到了及时的补充。

军方推测的在天宝十六年就可彻底平息的叛乱,也因此耗时到了八年。

盛唐,再也回不去了。

......

天幕上画面转换。

“杨国忠误国,论律当诛九族!”

“将士们已杀杨国忠,可贵妃还在圣上左右。”

“不杀杨贵妃,众军不敢护驾。”

“贵妃不死,六军不发,还请圣上割恩正法!”

「就在皇帝一行向西逃亡的第三天,护卫的禁军在马嵬驿止步不前,矛头直指杨氏一族。

威名一世的唐玄宗,放弃了他的爱人。

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,也被哗变的禁军逼迫自缢。」

天幕上叛军狰狞着提着滴血的刀在长安城里挨家挨户的索取,呐喊声、哭嚎声在城中四处响起。

安宁又繁荣的国都沦为了人间炼狱。

......

贞观年间

李世民双目赤红,咬牙切齿:“李隆基,你特么怎么不去死!”

“老子忍不了了,我草!!!”

天幕讲述下的安史之乱,大唐明明有着无数的机会可以尽快的平息这一场叛乱。

彼时的大唐中枢强盛,东汉那种情况完全不能碰瓷,休养生息恢复以往盛状绝对可以。

可所有的机会都让李隆基那个蠢货给葬送出去了!

叛军都要被河西军逼得回防幽州了,粮草都要断绝了,可李隆基的瞎指挥做了什么?

密码的,你是运输大队长吗?

缺什么给人家递过去什么,叛军刚瞌睡就给安禄山送上了枕头!

高仙芝两个人有错吗?哥舒翰有错吗?那些死守潼关保卫长安,让友军出关平叛的将领们,都是猪吗?

人家在战场上以此为生了一辈子,不比你的微操懂情况?

说你有太宗遗风,你真把自己当成李世民了?

“大唐本不该如此,历史本不应如此啊!”

“明明有那么多的机会,为什么,为什么!”